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是由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收录而得以保存、流传至今的。其书不仅是顾恺之作为画家对自身体验的记录和山水画创作的设计文字,而且作为中国山水画论的发端,在中国绘画史研究上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这一点是勿庸赘言的。 但是,《画云台山记》一文传写之误很多,甚至有非常费解处。关于此文...
翰墨丹青|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文|山明 顾恺之有一篇著名的构图论文,即《画云台山记》。由于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题是根据张天师七试弟子赵升的一段故事设计的绘画构图方案,在中国和日本画坛上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作为"构图学"从画面结构、人物、环境的关系、布势、取舍、是有研究价值的。这篇中国最古老的构图论...
时称“才绝、画绝、痴绝”,其主要成就在绘画理论方面,著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他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论”,立足点就非常高,并且由人物而山水、花鸟等,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彻底觉醒以及与西方绘画艺术的本质区别。他的“迁想妙得”“传神阿堵”“...
一般认为五代到北宋是中国山水画的完备期,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荆关董巨。顾恺之身处东晋,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就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脱离了这个特征的作品就是不合理的。但是我认为,傅抱石先生在研究《画云台山记》,乃至后续创作的过程中,是想推翻这个结论的。他认为,在顾恺之身处的年代,他既能写出...
《云台山记图卷》是傅抱石 对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进行深入研究所得的重要成果 不仅再现了顾恺之设想的 山水长卷画面 更填补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傅抱石持续钻研《画云台山记》写成《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对文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解读 对中国山水画的发源进行了新的立论...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 (日)米泽嘉圃撰 宋红译 说明: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是非常仰慕“竹林七贤”的一位奇人,据典籍记载,他曾为“七贤”中的三位传神写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录顾恺之画迹时说他曾画过《王戎像》、《阮咸像》,《晋书》本传说:“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
画云台山记 晋 顾恺之撰 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暎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蟺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
《画云台山记》的原文内容较多,以下仅提供部分关键段落,其完整翻译也随后给出。原文:东面丹砂绝崿及荫,当使嵃崿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临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於次峯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通云台以表路…...
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 云台山是道教的张道陵修道成仙的名山。这幅图描绘天师张道陵以跳到深谷中取桃子来考察弟子们,其中唯赵升、王长二人信心最坚。文章中又描述了画中的山石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