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英语:electron negativity,简写EN),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是指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故可以用电负性来衡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元素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结果...
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简写 EN),也译作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
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或分子吸引和共享电子能力的物理量。它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元素之间或者化合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极性。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了解电负性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主要应用。 1.什么是电负性 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或分子吸引和共享电子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χ表示。它越大,说明元素对电子的亲和力越强,也...
相对电负性Pauling 在把F的电负性指定约为4.0的基础上,从相关分子的键能数据出发进行计算,并与F的电负性4.0对比,得到其他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绝对电负性MMulliken从元素的电离能I和电子亲和能E综合考虑,提出电负性的新的求法x=1/2(I+E)所得的电负性数值为绝对数值。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电负性大小比较规律1电负性大小比较规律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3.电负性越大的非...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就是说,电负性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电负性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1、一般来说,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
一、概念不同 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2、电子亲和能:又称电子亲和势,是电子之间亲和作用的能量。二、意义不同 1、电负性: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在1.8左右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电负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描述了原子在分子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电负性的具体解释如下:电负性的定义 电负性是一个原子物理概念,用来描述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大小。在化学中,它反映了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也就是原子的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的相对大小。电负性越大,表示该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这个概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