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郎说:“他们之中一定有坏人。”武承休问何以见得,田七郎说:“这把刀买自外国,杀人从来见血即死。至今传了三代人,斩首数以千计,仍然如同新磨的一般。这把刀见到坏人就会发出声响,跃出刀鞘,可能离杀人不远了。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或许还有免遭祸难的一线希望。”武承体连连点头。
《田七郎》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这是一个知恩必报的故事。故事中刻画了一个事亲至孝、交友至诚的血性男儿.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整个故事并不是着重于情节的腾挪变化,而是着重刻画田七郎的性格。田七郎是在与一些“知名士”的比较之下出场的。他...
田七郎的儿子当时流落到了登州一带,为了躲避灾祸,不得不改姓为佟。后来,他投身行伍,凭借着自身的英勇和智慧,屡次立功,最终得以晋升为同知将军。当他回到辽阳之时,武承休已然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者。武承休怀着满腔的感慨,这才领着他找到了父亲的坟墓。
年少的时候读《聊斋志异》,在众多落魄书生与狐仙美女的爱情故事中,突然读到一篇风格迥异的“田七郎”,不觉被震撼了。小说人物不多,线索简单,没有过多的神仙法术,亦也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但故事情节是那么惊心动魄,字里行间中传递出来的对人生的忧伤、对命运的无奈,更是让小小年纪的我震撼不已。而那种情绪只可意...
因为田七郎的母亲看出武承休脸上有晦纹,认为武承休肯定要倒大霉。就不让儿子与之交往,说:“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田母认为无故得到厚赠是不祥之兆,对方肯定是想得到儿子以死相报。武承休不甘心,主动上门要酒喝,田七郎热情招待,他又回请,田七郎就去了...
武承休听了,深深感叹七郎母亲的贤良,同时对田七郎也愈加倾心爱慕。第二天,他就摆了酒宴,邀请田七郎,七郎怎么也不来。武承休没办法,就又去到七郎家,坐下向七郎要酒喝。七郎并不见怪,拿出酒来,烧了鹿肉,尽心竭力地招待他。又过了一天,武承休邀请田七郎想要酬谢他,七郎只好来了。武承休款待得很是...
这个救命之恩太大,田七郎母子不能不见情,与之成了朋友。不久武承休家遭遇了灾祸,备受侮辱。田七郎舍命相报,替武承休杀死了陷害他的仇人、欺辱他的官员,然后自尽而死……这是一个慷慨报恩、舍生取义的故事,也是算计与被算计、富人与穷人的悲怆故事。没想到,我读《三国演义》,竟然也读到了一个类似的...
田七郎便在地下铺了一张虎皮,与武承休相对而坐。交谈中,武承休发现田七郎的言辞质朴,内心十分高兴。他送给田七郎一些金钱,作为生活费用。田七郎却坚决不收,武承休再三坚持,田七郎才接过钱,进去禀告母亲。不久,田七郎的母亲出来,严肃地说:“我只有一个儿子,不想让他去侍奉贵客!”武承休听后感到惭愧...
过了大约半年光景,家人忽然来对武承休说:“田七郎因为争猎一头豹,打死人命,被抓到官里去了。”武承休大惊,急忙去探视,七郎已经上了枷,被打入大牢。他见了武承休,没有别的话,只说:“今后有烦您照顾我的老母亲。”武承休伤心地走出来,赶紧用重金贿赂县官,又用一百两银子送给死者的家属。一个多月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