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离“三身”说“四智”,是有智无身,因为智在“三身”,由“三身”而显“四智”。所谓“大圆镜智性清净”“大圆镜智性清净”。此句同“清净法身是本性”相合,这就是“智”不离“身”、“身”不离“性”的道理。为什么叫大圆镜智性清净呢?因为此智为第八识转,第八识本身性质是“能藏、所藏、...
《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对话录》翻译:妙高峰上 by:张婉琦丨爱之声 673 观智进程 by:福神宝 1905 拉玛那.马哈希 by:春天里的小苗 2775 拉玛那 马哈希 by:Amida_ 2192 拉马纳-马哈希语录选读 by:谢谢你_我爱你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49.十六观智05:生灭智:大小乘佛法实修的换乘枢*纽49.十六观智05:生灭智:大小乘佛法实修的换乘枢*纽 2024-02-11 15:11:3872:31 547 所属专辑:第一年.【四念处】实修讲解(2020) 喜欢下载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
我们能够做的是,在所缘进入根门时,让「观照心的生起」尽可能地靠近「感知所缘」的时间点,换句话说,把握「相续现在」(santati-paccuppana)。 【问】:若人看到年轻时的事情——以前从不知道这事,但应是可信的——如此,是否可以断定此人已证得成熟的「生灭智」(udayabbayanana)? 【答】:不能这样说。觉察...
45.十六观智01:如露亦如电:实修照见生灭的智慧*, 视频播放量 54、弹幕量 0、点赞数 2、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2、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五年制净土实证学院, 作者简介 喜马拉雅主播:五年制净土实证学院。视频号搜索:唤醒元认知;和鸣哀雅。学院管理员V:ravesky。,
佛示现生灭,智慧不生灭,经典就是般若智慧法身,务必参究透彻,觉受到心,本末、色空、文字实相都是要贯彻通的哦。 //济群法师:遭遇任何事,如果一味忧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没智慧的表现。真正的智者不会忧愁,而是勇敢面对,用智慧解决问题。如果心被忧恼抓住,怨天尤人,很多该做的事反而没心思...
无论我们显得多么强大、聪明或理性,这种限制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在这个现象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部分,而非整体。因此,放下对生活中问题的执着,让一体性和绝对意识去主导、去演变,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让问题自然生灭,这才是它们应有的归宿,也是生命对万事万物最好的交代和答案...
从《心经》中学习超越生灭的智慧 【佛经 译文】一切现象皆为空幻之相,既无生灭变化,又不染尘埃,不增不减,永恒不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深入解析】《心经》中的这段经文,揭示了诸法的真实本性。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是空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同时,这些事物也不经历生灭变化,它们超越...
第四观智是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bana),Udaya指生起,baya指消失。无常的定义是:Hutva abhavatthena anicca(《清净道论》628页)。Hutva的意思是「已经形成」,亦即发生、生起;Abhava指不再存在。在这个观智,无常并非指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是完全消失。关于这点,人们非常困惑,甚至误解无常的意思。「改变」是...
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