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重伤昏迷被“生俘”的是:(1)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中,十九路军俘获重伤昏迷的日军第七联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空闲升少佐。(被俘细节附后)。(2)1944年3月,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江苏淮安东南车桥地区生擒重伤的日军独立步兵第六十大队长三泽金夫大佐(相当于团长,死后,被日军晋升为少将。
短命的三泽金夫,在抗日战争中却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创造了一个新记录: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生擒的日军最高军衔的军官。战后,陈毅从延安发来嘉奖第1师车桥战役参战部队电报,说:“车桥之战发挥了我第1师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
生俘 生俘读音为 shēng,fú。意思是: 拼音shēng fú 注音ㄕㄥㄈㄨˊ 近音词、同音词胜负圣父声符盛服生父升幅省符升祔生俘生缚聲符生覆盛府省府绳幅剩馥升扶聲服繩幅昇扶
左宗棠,这位晚清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精神,成功收复了新疆。然而,在胜利的光辉背后,却有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为何一位名将会下达如此严酷的指令?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局势和深远考量?是战争的残酷,还是政治的无奈?大清帝国的内忧外患 19世纪中叶的清朝,早已...
生俘 生俘 生俘shēng fú [释义] (动)生擒,活捉(敌人)。 [构成] 偏正式:生〔俘 [例句] ~敌人。(作谓语) [同音] 声符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这到底是为何?【前言】左宗棠,晚清名将,军事才能卓越,爱国精神坚定,成功收复新疆。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在胜利的荣光背后,却有一道奇怪的命令——“不能留活口,就算投降了也得杀”。为啥一个名将要下这样狠的命令?这后面到底有啥复杂情况和深远考虑?是...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这背后有什么原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后世对他是褒贬不一。由于左宗棠突出功绩就是收复新疆,保卫大西北,没有他,新疆在内大西北都脱离中国版图,后人对他都是极力赞美,赞许他是民族英雄。如曾国藩和梁启超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梁启超评论左宗棠——“左公乃是...
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格杀勿论,这一命令让不少人感到诧异,这与我们所认识的优待战俘相违背。但作为最高的军政长官,也是收复新疆的第一责任人所下达的命令,大家必须严格执行。左宗棠为什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这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命令,左宗棠还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他赌上了自己的...
中国军队抗战俘获日最高衔军官,三名少佐大队长(相当于营长)成最大战果。另外有2名少佐大队长由于战场重伤被“生俘”。 抗战期间日军被俘的三名大队长级别军官分别是: 1、1945.8.12.独立步兵警备第六十五大队大队长柴山茂大尉。 2、1945.12独立混成第90旅团626大队大队长岩崎学少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