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案是发生于唐代的一起案件,涉及人物为李训、郑注,出自《通鉴》《旧唐书》《新唐书》。案件经过 文宗太和九年十月,李训、郑注诛除权宦王守澄后,又谋尽诛诸宦。在郑注赴风翔任节度使前,曾与李训商定利用为王守澄下葬之机,内外配合,尽魁宦官。但李训欲专其功,乃与其心腹郭行余、王瑙(二人被...
【成语】:甘露之变 【拼音】: 【简拼】: 【解释】: 唐文宗太和九年,宰相李训、王涯等,谋诔宦官,使人诈言左金吾厅院后石榴树上有甘露,请帝观之,而密伏甲兵于厅内,想借此引宦官们到厅事后杀之。宦官仇士良带领诸宦先至,见幕下伏甲兵,大惊,急忙扶帝辇入内,一面声称李训等谋行大逆,忙召禁兵,李训、王...
原来,这是李训等人策划的一场阴谋,他们要用“甘露”将仇士良等宦官头目骗进左金吾大院,然后来一场关门打狗,将这些“坏蛋们”全都杀光。这个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设计精巧的围歼,竟然演变成了宦官对朝臣们的反杀,长安城内一片血腥,朝堂为之一空。事后,唐文宗逃过了被...
历史上所谓甘露之变,指的是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宦官势力发动的一场政变,最终结果导致朝廷数以百计的官员遭到屠戮。这次政变发生后,导致宦官集团更加掌握唐代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尽皆出于宦官之手,为中国历史上继东汉和帝,灵帝之后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所謂"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
“甘露之变”是李训企图进一步增强其权势的意图,与这种意图面临着体制上的束缚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一场权力冲突。由于中唐以后,特别是文宗即位以来,政治中枢内部的几大势力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彼此制约、分职合作的动态平衡权力格局,正是这样一种权力格局使得整个中枢行政体系能够正常持续下去。在如此政治格局之下,政治...
《资治通鉴·唐纪·甘露之变》是一篇讲述了唐代后期的宦官专权的文章。原文 (太和四年)上患宦官强盛,宪宗、敬宗弑逆之党①犹有在左右者。中尉王守澄②尤为专横,招权纳贿,上不能制。尝密与翰林学士宋申锡③言之,申锡请渐除其逼。上以申锡沉厚忠谨,可倚以事,擢为尚书右丞。秋,七月,癸未,以申锡同...
这样,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就这样发生了。1、一群小人的狂欢 但是,消灭宦官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仅依靠李训、郑注二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文宗的支持下,李训、郑注又拉拢了一批朝官,作为反对宦官斗争的骨干力量。当初,宋申锡和御史中丞宇文鼎一同接受文宗下达的诛除郑注的密诏,二人派京兆尹王璠去速...
王璠在穆宗朝是李逢吉的党羽,此次宫拜京兆尹是由于宰相宋申锡的提拔,以后,他又倾心于李训、郑注,甘露之变被宦官所杀。王璠完全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反复无常的小人。当他得知唐文宗与宋申锡密谋诛除宦官的消息后,立即向郑注告密,致使王守澄、郑注事先有所准备,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诬告宋申锡与漳王李凑谋反...
一是这次事变在一定程度上震摄了宦官势力。尽管"甘露之变"以失败告终,但前期诛杀了王守澄、陈弘志、韦元素等权阉,让朝臣看到了朝廷对宦官专权的态度,也让后起宦官感受到了压力。 虽然宦官仍旧专权,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面对宦官的器张跋扈,还是有部分朝臣敢于顶住压力,与宦官势力相抗衡。而这种抗衡,如果不触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