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黄螟的成虫形态特征十分显著(见图1),其成虫体长通常在5-9毫米之间,呈暗灰色。翅展长度介于5~8毫米,翅膀的颜色为深灰褐色,上面分布着复杂斑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翅中央有一个独特的"Y"字形黑色斑纹。后翅则为暗灰色,复眼较大,且具有青蓝色的光泽,显得十分醒目。卵的形状为椭圆形且...
幼虫喜欢在中午时分孵化,刚孵化的小虫会下爬进入叶鞘,然后沿着蔗茎的嫩部位侵入或造成损害,将芽眼吃空。当幼虫成熟时,会在蛀孔处结茧,进行化蛹的过程。对于甘蔗黄螟的控制,自然天敌如黑卵蜂和姬蜂等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甘蔗黄螟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其行为习性和生命周期上。这种虫害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常常在潮湿环境中活动。雌蛾的性引诱力极强,其性别信息素主要由顺-9-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组成,这对于成虫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一只雌蛾能够产下200至500粒卵,这些卵通常会在0到60厘米的高度,即叶鞘或茎表面的密集区域单...
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红蚂蚁来控制黄螟。在第一、二代幼虫产卵期,每667平方米投放1万头赤眼蜂,甘蔗生长期间再施放1-2次,共8-9次。这种方法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性外激素诱杀是另一种有效策略,通过在南方蔗田中设置诱捕盆,放入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可以诱捕并杀死大量的雄性黄螟,从而影响雌性黄螟...
甘蔗黄螟 学名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 异名Argyrop10ce schistaceana Snellen 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甘蔗小卷叶螟。分布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云南等省。 寄主甘蔗。 为害特点与二点螟相似,苗期形成枯心苗,生育中后期蛀害茎部,影响生长或倒折。
甘蔗黄螟又称甘蔗小卷叶螟,在水田或较潮湿的蔗地比较多发,常常导致甘蔗品质及产量的下降,影响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甘蔗黄螟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农户们参考。 危害特点: 甘蔗苗期及分蘖期,幼虫常在蔗株泥面下部幼芽或根带处侵入为害,造成枯心苗;生长后期幼虫潜入叶鞘间隙,于芽或根带...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黄螟睾丸中精子细胞的超微结构。并研究在蛹后期照射~(60)COγ—射线3.0万伦琴处理舌对当代雄虫,和照射1.5万伦琴处理后羽化的雄虫,与正常雌虫配对所产的子代雄虫(F_1)睾丸的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经辐射处理后的当代雄成虫和(F_1)代...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黄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 ,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 ,结果发现 ,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而且在倒 6~ 1 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 郭良珍,冯荣杨,...
应用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738”引致甘蔗黄螟不育试验 全部标题作者 关键词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递稿件 查看量下载量 260 更多... 昆虫学报1977 , PP. 476-478 广东农林学院植保系植物化学保护教研组,广东省甘蔗糖业食品研究所蔗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