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1905年3月23日-1986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江西省莲花县人,被称为"将军农民"。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副科长、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
于是,甘祖昌带着家人,告别了心爱的部队和朝夕相处的战友,轻装踏上归途。经过数次辗转奔波,甘祖昌和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23年的家乡江西莲花县。在这里,甘祖昌放下身段,与农民弟兄一起上山下地干农活,他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带兵打仗的将军,也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经济大家,他只是一名挥舞着锄头、面朝黄土背...
小时候的甘祖昌很懂事,很小就开始帮助家里人做家务,捡牛粪、放牛、干农活等等都习以为常,再大点,在他六岁的时候,他舅舅痛爱甘祖昌,觉得不应该让他这样下去,就自掏腰包资助甘祖昌私塾,只可惜读了一年一家子就拿不出学费了。以后甘祖昌都跟着家里人干农活,虽然贫穷,但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活勉强过得去。有时...
但令人意外的是,甘祖昌在返回新疆时,并没有把甘锦荣一起带走,而是把堂兄甘桂云的孩子甘炳朗带去新疆读书。当时甘锦荣在家乡干篾匠活,因为身体瘦弱,上山砍竹子太吃力,在陈瑞英的再三要求下,1951年,甘祖昌终于同意儿子和儿媳来到新疆。甘锦荣本来也想读书,但甘祖昌却说:“你都20多岁了,也结婚了,还是找个...
生活中,甘祖昌告诫子女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能摆老红军的架子。”在父母言传身教中成长,不摆架子挑担子的思想早早在儿女们心底扎了根。二女儿甘仁荣始终记得父亲的话:“如果你对前途有了正确的认识,当你在生产或工作中取得了一点微小的成就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在农村参加生产或工作,同样能...
组织并没有立即同意甘祖昌的请求,劝他留下来,甚至毛主席也派多名同志劝说,可甘祖昌决心已定,谁也劝不动,最终他如愿以偿获得组织批准。甘祖昌回乡时,谢绝一切专车专送的安排,嘱咐家人少带行李,全家14口人只带3口箱子。此外,甘祖昌还带了8只笼子,装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和15只来航鸡,他要用这些动物...
1955年7月1日,甘祖昌向上级提交一份,申请回乡当农民的报告,未被组织批准。原因是组织深知他的身体较差,农村的医疗条件差,无法保障他的身体健康,因此没有批准。但甘祖昌没有放弃,陆续向上级又提交两份申请报告,依旧未被批准。1957年,甘祖昌当面向萧华提出回乡务农申请,没有被批准。后经过党组织深入研究,最终...
由于新疆距离苏联很近,当时中苏关系亲密,苏联专门安排医生到新疆给甘祖昌会诊。全面检查后,医生认为甘祖昌的伤情不乐观,甚至推断他“难以活到60岁”。此后一段时间,甘祖昌仍坚持到军区上班,却力不从心经常晕倒。1954年,甘祖昌不得不脱岗到江西庐山疗养,他本身就是江西莲花县人。1955年获得少将军衔时,甘祖昌本不...
1905年3月23日,甘祖昌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一户贫困农户家庭。由于甘家世代务农,甘祖昌在6岁时还是在舅舅的接济下,才到私塾里读了一年的书。在这之后,甘祖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在家帮父母种田,同时还到地主家做应工。这应工就是没事时你可以回家,但有事时得随叫随到。1920年,年仅16岁的甘祖昌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