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瓿』 拼音:bù 注音:ㄅㄨˋ 部首:瓦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康熙字典笔画(瓿:13; ) 五笔86:UKGN 五笔98:UKGY 仓颉:YRMVN 四角号码:01617 UniCode:U+74FF 规范汉字编号:5261◎ 民俗参考汉字五行:水 是否为常用字:否姓名学:非姓氏◎ 字形结构[ 首尾分解查字 ]:咅瓦(pouwa) [ 汉字部件构造 ]:立...
一、“瓿”的字形演变 “瓿”(音布)为形声字,右形左声,由“咅”和“瓦”两部分组成。最初字体中,右边的“瓦”表示“瓿”与瓦(陶制)有关,“咅”的最初字形由“否”字演变而来,形状像一个上有小口,下部宽大的容器,指“瓿”的最初本意。后来字形演变后,从小篆到楷书,就出现了“瓿”字。二...
瓿是一种小瓮,同缶。用以盛酒或水,亦用于盛酱。 青铜瓿的祖形为陶缶,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商 白陶刻几何纹瓿(故宫博物院 藏)▲ 战国 嵌红铜龙纹瓿(故宫博...
安瓿(拉丁文ampulla的译音)是指一种可熔封的硬质玻璃容器,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是拉丁文ampulla的译音。常用的有直颈和曲颈两种。容量一般为1~25ml。常用于注射用药液,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但因对消费者而言开启困难并容易产生事故,现已不流行。历史上安瓿最早用来盛放死者的血液的样本。...
瓿作为器名常见于早期文献,指代之物并不统一。 然而,青铜器没有在铭文中自名为“瓿”者。将“瓿”用于某一具体器类的名称始于北宋《考古图》。但吕大临命名的“瓿”与今天所说的“瓿”并不相同。 当今通称为“瓿”的青铜器,共同形制特征是:直口或微侈,多有盖,圆肩,大腹,有圈足。 容庚将“瓿”归入“...
首先,咱得说说这“瓿”字的读音。您可别像那胡同里的大妈,张嘴就来个“pōu”或者“wěng”,那可是要让人笑话的。这“瓿”字,它呀,得念“bù”,就像那王府井的“步”字,得走稳了,别跑偏了。二、意思解释 接下来咱说说这“瓿”的意思。简单来说,它就是个小口大肚的瓶子,跟咱们现在用的那些精致...
瓿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bù,左右结构,部首为瓦。本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亦用于盛酱。 词条 百科 精彩信息一览无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瓿 拼音 bù 部首 瓦 五笔 86:UKGN;98:UKGY 释义 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
在医学领域中,装药的安瓿瓶常常使用的那个"瓿"字,其读音是bù。这个汉字源自古代的瓦部,共有12画,属于左右结构,采用形声造字法。五笔86编码是UKGN,五笔98编码则是UKGY。它的笔顺是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折、折、捺。简单来说,"瓿"是一个小瓮,形状圆口深腹,通常用来...
“瓿”字最早见于《说文·瓦部》:“瓿,甂也。”又云:“甂,甂似小瓿;大口而卑,用食。”由此可见所谓瓿形似甂而体较大,为大口而低矮的容器。如同小盆,其用途为盛食器。 2 卣[yǒu] 兽面鸟纹提梁铜卣(商 二级文物) 卣,是一种酒器,专以盛放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香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