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母”腹部的主题纹饰,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十二个开光。其中六幅为“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三阳开泰”“吉庆有余”的写实图画。另六幅为锦地蟠螭图、灵芝图、如意图、蝙蝠图、“卍”字图、花卉图,分别寓意“辟邪”“长寿”“如意”“福”“万”“富贵”。▲“瓷母...
把“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称为瓷母,并不是因为它是中国瓷器审美的巅峰,也不是因为它的器物形状超凡脱俗。和它简单粗暴的名字一样,它的构成也是那么直截了当,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就包含了从宋到清的17种。 我们可以通过这件瓷器,看到中国瓷器烧造的各种方法,也能看到瓷器史上的各种釉彩。换句话说,正是...
故宫博物院的珍藏之中,有一件镇馆之宝,名为“瓷母”。这件瓷器汇集了乾隆皇帝的奇思妙想,将天下名瓷的精髓集于一身,展现了清代乾隆年间瓷器技艺的巅峰之作。其烧制成功率极低,仅为0.01%,然而这一挑战在当时的匠人手中竟然变成了可能。“瓷母”瓶高达86厘米,体量庞大,装饰彩绘丰富,成为了一件举世瞩目...
如果从概率上看,要烧制成一件“瓷母”需要435件瓷胚才能完成,那真的就需要耗费数十年之久。为了缩短时间周期,就需要选择多个瓷窑同时烧造“瓷母”胚体。当时,景德镇御窑厂有六种用途不同的瓷窑,分别是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每种窑又有数量不等的窑口可以轮流烧制瓷器。但是,这种同时在多...
说起瓷器,中国人不会陌生。但在中国制瓷史上,有一件被称为“瓷母”的陶瓷珍品,却未必为公众所熟知。 这一件珍品,也是传世孤品,烧造工艺繁复至极,集高超的制瓷技艺于一身。瓷母的创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清代皇帝乾隆。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将历代瓷器工...
群英荟萃——“瓷母”古瓷藏家,若不说说瓷母,是大不敬!乾隆皇帝喜爱瓷器,对品质要求非常高,并且喜欢新花样,他的忠吏能巨唐英便绞尽脑汁帮他达成心愿。有一天,文艺皇帝乾隆帝坐在御书房里,把玩着案上的转心瓶,又看看端庄的青花笔筒,脑海里灵光一闪, 闪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将全部釉彩集中烧制在一件器物...
🎨 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烧造了一种名为“各种釉彩大瓶”的瓷器,这件文物被誉为“瓷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陶瓷馆。📏 这件瓷器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有一对夔龙耳。整器装饰了17层釉彩,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反映了乾隆...
传世珍品“瓷母”的诞生,不仅代表着文艺皇帝的匠心独运,更体现了创新工匠的巧夺天工。这份完美结合,让后人得以领略到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文艺皇帝与创新工匠的绝美合作 谈及瓷器,这无疑是中国的传统工艺瑰宝。然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制瓷历史中,有一件被誉为“瓷母”的陶瓷珍品,却鲜为人知。这件传世孤品...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烧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
乾隆大瓷母(各种釉彩大瓶)在技术上的攻关难度极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彩种类繁多釉彩配方与特性差异- 大瓷母上集合了多达17种不同的釉彩,包括青花、粉彩、斗彩、珐琅彩等。每种釉彩都有其独特的配方和烧制要求。例如,青花需要用含钴的青料,在高温还原焰中才能呈现出理想的蓝色;而粉彩则是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