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瓶山道院是上海境内道教道院。上海瓶山道院 道教道院。在上海市上海县北桥镇。此地人称瓶山,故道院以地名取名。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永乐元年(1403),道士项子通重修,崇祯七年(1634),里人助赡田房,清乾隆二十年(1775)重修,原有三教殿、玉皇阁、文昌阁、斗姆阁等殿宇。清末民国初已废。
?利当年满世间,弃瓶犹见积成山。 何人为起楼台住,种得长松待鹤还。 小提示:史鉴的《游武塘瓶山道院》原文内容 朗读 0喜欢 打赏 完善 成山世间年满种得道院山道人为何人当年楼台 史鉴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
作者:史鉴诗名:游武塘瓶山道院朝代:明全文:?利当年满世间,弃瓶犹见积成山。何人为起楼台住,种得长松待鹤还。
目前,在沪闵路西、市精神卫生中心南,有一条东西向的“瓶北路”,以及元江路往北的“瓶安路”,其得名历史渊源就是瓶山与瓶山道院。 (刘成荣 钟合) 8月精选文章推荐 □来源 | 《此地有名》 ● 往期推荐 ● 寻宝闵行 品·工业旅游| 赏·文化公园 ...
《游武塘瓶山道院》是诗人史鉴创作的一首八言绝句。作品原文 𣙜利当年满世间,弃瓶犹见积成山。何人为起楼台住,种得长松待鹤还。作者简介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学者,博览群书,尤熟于史。淡于名利,隐居不仕,但能留心世务。巡抚王恕闻其...
上海瓶山道院 道教道院。在上海市上海县北桥镇。此地人称瓶山,故道院以地名取名。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永乐元年(1403),道士项子通重修,崇祯七年(1634),里人助赡田房,清乾隆二十年(1775)重修,原有三教殿、玉皇阁、文昌阁、斗姆阁等殿宇。清末民国初已废。 词条标签 道教 建筑 遗址 道观 为您推荐...
11月11日当天夜间,下着雨,双方部队在北桥瓶山道院附近相遇,并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双方战力悬殊,国军战士伤亡惨烈,大部分均战死沙场,除失踪及被俘者,仅存57名伤病员撤退到北桥县政府不远的北桥普慈疗养院,时任该院科长的凌其瑞女士,毅然掩护并接收了这些伤病员,此外还组织起战时后勤队,率众冒险奔赴战地,...
?利lì当dāng年nián满mǎn世shì间jiān,弃qì瓶píng犹yóu见jiàn积jī成chéng山shān。 何hé人rén为wéi起qǐ楼lóu台tái住zhù,种zhǒng得dé长cháng松sōng待dài鹤hè还hái。 小提示:史鉴的游武塘瓶山道院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上海瓶山道院 道教道院。在上海市上海县北桥镇。此地人称瓶山,故道院以地名取名。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永乐元年(1403),道士项子通重修,崇祯七年(1634),里人助赡田房,清乾隆二十年(1775)重修,原有三教殿、玉皇阁、文昌阁、斗姆阁等殿宇。清末民国初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