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瓦氏”雅罗鱼由waleckii的首音节音译而来。喜群游于水上层,故渔民称为阳浮子或浮子鱼;体色白,亦名白鱼;性灵敏,又名滑子鱼。形态特征 体长73.8~300毫米。体长形;腹鳍始点前方体最高,此处体高为体宽1.5~1.7倍,向前、向后渐尖;体长为体高3.7~44倍,为头长3.4~4.1倍,为尾部...
瓦氏黄颡鱼,学名为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1846),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属于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鲿科的一种动物。 其体长形,背部隆起,胸腹面平坦,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部稍扁平,头背宽阔而较平,头顶部覆盖薄皮,枕骨裸露。口亚下...
瓦氏软鱼,以其独特的银色腹部而闻名,属于鲈形目,是硬骨鱼纲下的一种鱼类。在分类学上,它的拉丁学名为 Malakichthys wakiyai,英文名称为 Silverbelly seaperch。在中国,人们常称其为软鱼。它隶属于软鱼属,拉丁属名为 Malakichthys。瓦氏软鱼主要分布于海水中,其特征鲜明,银色的腹部和深色的背...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理想的集约化养殖鱼类,特别适合在有自然落差的溪流或工厂余热水排放的环境中进行流水养殖。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在水泥池中营造适宜的流水条件。流水池的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面积控制在10至50平方米之间,进排水管道和阀门要独立设置。水从上端流入,下端排出,进排水口处有拦鱼栅以...
瓦氏软鱼,Malakichthys wakiyai,鮨科软鱼属的一个物种。形态特征 背鳍Ⅸ,Ⅰ-10,臀鳍Ⅲ-9;胸鳍13,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50~52。鳃耙9+24。体长为体高2.5~2.7倍,为头长2.6~2.7倍。头长为吻长3.7~3.8倍,约为眼径2.8倍,为眼间隔3.7~4.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7~1.9倍。体呈卵...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是一种繁育技术。技术简介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鱼尝科,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瓦氏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中,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喜欢游到上层觅食。该品种不仅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温,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眼大,前位。眼间隔较宽,等于或小于眼径。 更多信息 中文学名 瓦氏眶灯鱼 拉丁学名 Diaphuswatasei 别称 瓦氏眶燈魚 界 动物界 目 灯笼鱼目 科 灯笼鱼科 属 眶灯鱼属 分布区域 东海 门 脊索动物门 数据由搜狗百科提供 查看百科全文 讨论量 0 知乎隐私保护指引申请开通机构号联系我们...
瓦氏黄颡鱼在自然环境中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7月。人工培育的条件下,鱼的性腺发育表现出更快的进程,亲鱼通常在这个时期内达到成熟阶段。在5月上旬的检查中,雌鱼的腹部卵巢明显且富有弹性,通过挖卵器观察到的卵粒大小均匀,饱满且多数已经分离,显示出良好的繁殖状态。由于对亲鱼的精心...
瓦氏黄颡鱼疾病防治主要包括营养性疾病、出血性水肿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肠炎病以及盘钩虫病的防治措施。营养性疾病主要由饲料营养失衡引起,如饲料中营养素过多或过少。病鱼症状包括肝脏肿大、颜色异常。防治方法是改善饲料配方,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使用量。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