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枯萎病是一种危害植株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其主要症状表现在植株萎蔫和枯死上。在发病初期,近地面主茎蔓呈现褐色水浸状腐烂,茎蔓变细或发生纵裂,随后逐渐干枯。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根、茎蔓病部会流出琥珀色胶状物,并在表面形成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这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当茎蔓和主根被折...
合理轮作是防治瓠子枯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应选择5~8年未种植过瓜类作物的土壤,并与非瓜类作物间隔种植5~6年,至少间隔3年。在水稻种植条件允许的地区,建议与水稻轮作1年以上。同时,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并在播种前使用药剂与新高脂膜拌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也是重要步骤。在整...
瓠子枯萎病,俗称"死秧子",一般年份发生较轻,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一般重茬或多年连作发病较重。 基本信息 别称 瓠子枯萎病 常见发病部位 维管束系统 常见病因 尖镰孢菌葫芦专化型 常见症状 植株萎蔫、枯死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症状 瓠子枯萎病危害症状 瓠子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萎蔫、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