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干脆取消了“理”的实体性,把“理”理解为只存在于“气”中,支配“气”往来变化的内在规律,这才弥合了理气间的对立,但这样一来,也就否定了“理”的第一性,确立了“气”的第一性。
理气相和而成人,气中之理即是人性。这种哲学思想强调了理与气的关系,认为理是宇宙间最高的存在,而气则是理的物质表现。因此,宋明理学认为人性本善,但由于受到气的影响,人们会出现善恶之分。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被称为北宋“理学四大家”。其中,“二程”之学传至南宋,由朱熹...
其二认为,气化是气不断凝聚和消散的过程。聚而成有形之物,散而归无形之气,气聚气散错综交替,呈现出世界万物的生死成灭现象。其三认为,气化是由无形之理向有形之物衍化的中介过程。宇宙原本有理而无气。由理生气、由气生形谓气化;万物成形之后、世代相传谓形化。儒学关于理气关系的讨论。自从二程体会出天理...
理气关系问题是宋明时期哲学斗争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时思维理论领域较深刻的问题。以下关于理气之辩的观点中,与其他项观点不同的是( )A. 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
来源:《中州学刊》 作者:郁振华 内容提要:理气之辩是宋明理学在天道观上的重要争论,但在近代却一度沉寂。到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应时代召唤,哲学家们对理气之辩重新燃起了热情。在此问题上,中国现代哲学的三大主要的思想倾向,即马克思主义、清华学派和现代新儒家之间构成了积极的对话关系,哲学家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
解析 1、朱熹的“理”有三层意思:一是物之“所以然之故”或物之“所以为是物者”;二是物之“所当然之则”;三是物之必然即“自不容己”者。朱熹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当然之则”,而人的活动的准则也应有客观必然性。“理”作为“所以然之故”既是动力因,又是目的因。
简答题 试述王夫之对“理气之辩”的总结。【参考答案】 首先,王夫之在发挥张载“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思想时,从多方面论证“气”是世界的唯一的实体。 其次,王夫之对历史上的“有无”之辩作了深入的考察。提出“虚空皆气”的观点。” 再次,王夫之在理气关系问题上,坚持“理在气中”、“理依于气”、“道不...
王阳明认为理气一体,也就是本体功夫一体论。 猜你喜欢 1644 弟子规|国学专题|训诫篇|儿童文学晨读 by:星辰播客湾 5344 理气风水 by:海湖浩2 80.3万 火工弟子 by:三分之一寒 682 弟子规 by:锐意2020 564 弟子规 by:若水美 669 弟子规 by:付后坚陈婉芬安利柔柔 ...
理气关系问题是宋明时期哲学斗争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时思维理论领域较深刻的问题。以下关于理气之辩的观点中,与其他项观点不同的是( ) A. 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