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明代的郎瑛和叶彬在崖缝中重新发现了《理公岩记》,激动不已,留下题名“文宝久秘者必彰”。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代的书法家钱松和胡震在飞来峰寻访时重新发现《理公岩记》,并留下“入壁五步”的标记,帮助后人寻访。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逾樾夫妇将精美的篆体刻于洞内...
《理公岩》是宋代诗人杨蟠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理公岩的幽静与神秘。首句“日月岩前鸟,秋来不复闻”,通过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理公岩的偏僻与幽静,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尘世的世界。后两句“达人今已化,名击此山云”,则通过描绘山中老僧的形象,进一步增强了理公岩的神秘色彩。这首诗不仅体现...
以下是对《理公岩记》的注释和译文。 原文(含注释): 理公岩者,婺源北乡之胜境也。(理公岩是婺源县北部的一个名胜之地。) 距城六十里而遥,(距离县城有六十多里的路程。) 高耸云际,壁立千仞。(高高地耸立在云端之上,峭壁陡峭如同直立的千尺屏障。) 中有洞焉,广可容数百人坐卧。(其中有一个山洞,宽敞...
杭州灵隐寺内的理公塔,是杭州仅存的明代佛塔,位于灵隐龙泓洞口理公岩下,为纪念开山祖师慧理所建。...
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摩崖刻石理公岩记,是元朝周伯琦,字伯温,撰文并书,作者在碑文中同体落款中有交代,石碑文高1.9米,宽为1.5米,碑文13行,字大小约13CM,每行17字,除过第8行16字,合字211。因是在岩石上凿岩、铲平弄出来一块大平石,然后伯温提笔直接自然在大石头上书写,之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刻石,石头某些地方会有...
📜【理公岩记】 元至正十八年(1358),周伯琦在飞来峰刻下了这块最大的题刻,也是江南地区元代最大的书法作品之一。这块岩石被认为是慧理坐禅修行的地方,描述了慧苣和元帅伯颜修葺灵鹫寺的故事。📜【郎瑛、叶彬等题名(理公岩记左侧)】 明嘉靖十七年(1538),两人在崖缝中重新发现了理公岩记,激动不已。
《理公岩》[宋]杨蟠 日月岩前鸟,秋来不复闻。 达人今已化,名击此山云。作品赏析这首诗《日月岩前鸟,秋来不复闻。达人今已化,名击此山云。》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它通过对日月岩前鸟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日月岩”...
理公岩 宋朝:杨蟠 拼繁原 日月岩前鸟,秋来不复闻。 达人今已化,名击此山云。 理公岩 宋朝:董嗣杲 拼繁原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理公岩 🔈 朝代:宋 作者: 董嗣杲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翻译赏析 繁体原文 䪨律对照 注音对照 收藏 做笔记 🐒🔈 译文:西方来的人认识了这片云根,终于这片云根守护着法门。自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