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理中散”在《外台》卷六引《必效方》 “理中散”在《传家秘宝》 “理中散”在《活幼口议》卷二十 “理中散”在《外台》卷六引《必效方》 “理中散”在《产宝诸方》 “理中散”在《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外台》卷六引《必效方》:理中散 【处方】 青木香6分,桂心8分...
名称: 理中散 处方: 四圣汤加肉豆蔻、青皮、天台乌药。 功能主治: 脾胃久虚,不纳食,频吐,或泻不止。《外台》卷六引《必效方》:理中散 名称: 理中散 处方: 干姜2两,食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酪剧。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温酒下,每日3次,勿冷服之。常醋水...
药方名称理中散 别名增损理中散 处方干姜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吴茱萸半两,槟榔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干)1两,厚朴1两(去皮,姜炙),荜茇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胃中冷,食后咽酸呕哕,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增损理中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別名】 增損理中散 【處方】 乾薑1兩,人蔘1兩,白朮1兩,甘草半兩,吳茱萸半兩,檳榔半兩,陳皮(湯浸,去瓤,焙乾)1兩,厚朴1兩(去皮,姜炙),蓽茇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脾氣虛弱,胃中冷,食後咽酸嘔噦,胸脅脹滿,不思飲食。
扶老理中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六引《小品方》。具有温中益气,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羸老冷气恶心,食饮不化,腹虚满,拘急短气,及霍乱呕逆,四肢厥冷,心烦气闷流汗。组成 人参五两(150g),干姜六两(180g),白术五两(150g),麦门冬(去心)三两(180g),附子(炮)三两(90g),茯苓...
【兽药名称】通用名:理中散 汉语拼音:lizhongsan 【主要成分】党参、干姜、甘草、白术。 【性 状】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甜。 【功 能】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 治】脾胃虚寒,食少,泄泻,腹痛。 证见慢草不食,畏寒肢冷,肠鸣腹泻,完谷不化,时有腹痛,舌苔淡白,脉沉迟。
理中散主要能够用于起到理气止痛的效果。理中散属于一种中药药丸里面的药物成分包含白茯苓、干姜以及藿香等成分,通常能够用于治疗,然后的身体虚弱以及血虚等症状,能够起到理气的效果,而且也能够用于治疗皮肤外伤引起的疼痛症状,并且也能够适当的用于活血化瘀的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改善消化不良其他健脾之功效。
《传家秘宝》:理中散 【别名】 增损理中散 【处方】干姜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吴茱萸半两,槟榔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干)1两,厚朴1两(去皮,姜炙),荜茇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脾气虚弱,胃中冷,食后咽酸呕哕,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增损理中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摘录】 《传家秘宝》 【处方】 四圣汤加肉豆蔻、青皮、天台乌药。 【功能主治】 脾胃久虚,不纳食,频吐,或泻不止。 【摘录】 《活幼口议》卷二十 【处方】 干姜2两,食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酪剧。 【用法用量】 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