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郡为三十六郡之一,今写作琅琊郡(下文同)。琅琊郡治,秦时在琅琊县,西汉在东武县,东汉初年在莒县,以后均在今临沂境内。隋唐以后改置沂州。唐宋在州名之外,还附加郡号,《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记载。这里"琅琊郡"只是沂州的一个名号,不再作为实体政区。以后琅琊郡消失在历史之中。
其后,琅邪郡又根据“推恩令”的政策,从周边的城阳、胶东、甾川、胶西各诸侯王国接收了二十多个王子侯国,辖境不断扩大。 到西汉末期,琅邪郡辖有51个县,其辖境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临沂市区以东、海阳、即墨、崂山、胶州、胶南、沂水、莒南、日照、五莲、赣榆及黄岛等地。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
关于“之罘”在前一年也就是二十八年秦始皇巡游时已经提到这一地方,在当时属琅邪郡。而到了二十九年,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在地理位置上此时“之罘”已经归属于从琅邪郡新析出的即墨郡管辖。此外,还有济北郡从原临淄郡析出。根据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识,三川郡东北方向与秦东郡接壤,而即墨郡之西则有临淄...
历史知识> 琅邪郡 ①秦置。治琅邪县(今山东胶南市西南夏河)。西汉移治东武(今诸城市)。置有盐官、铁官。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改为国,移治开阳(今临沂市北)。属徐州。西南部辖境略有扩大。三国时辖境缩小,仅有今山东临沂、临沭、苍山等市、县地。西晋时向北扩展有今沂南、费县、蒙阴等县地。北魏...
历史地名> 琅邪郡 ①亦作瑯邪郡。秦置,治所在琅邪县 (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西汉移治东武县 (今山东诸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青岛、胶州、胶南、即墨、诸城、日照诸市及沂水、五莲、海阳、莒南及江苏赣榆县等地。东汉建初五年 (80) 改琅邪国,移治开阳 (今临沂市北)。西南部辖境略有扩大。三国时辖境缩...
秦治琅邪(夏河城),郡境即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境内,属徐州。王莽新朝曰填夷。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莒(今山东莒县城阳镇)。建初五年(80年)琅琊国移都开阳(今临沂市区),领13县。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杀琅琊...
南琅邪故城,在句容县北……琅邪城在上元县东北六十里……琅邪城在江乘南岸今句容县北,有琅邪乡即其地。按此晋宋之琅邪郡治也,及齐永明六年徙治白下所谓琅邪城在今上元县西北。(《大清一统志》) 以今日百度卫星图测距离,晋宋琅琊城位置均在今日栖霞区东阳村南面一带,原属句容县,只是国朝才划入栖霞,再看百度...
琅邪郡位于原齐国东部沿海一带,辖琅邪、不其、即墨、黔陬(均在今青岛市境内)等县,琅邪郡和琅邪县的治所都设在琅邪。 刘邦立汉,为了稳固统治,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将齐郡改为齐国,封韩信为齐王,琅邪郡划归齐国管辖。汉高后七年(前181),将原归属于齐国的琅邪郡析分出来,改郡为...
位于今山东省东南部,涵盖临沂市、青岛市黄岛区、日照市等地。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调整。如右图为秦朝疆域图,图中的“琅邪郡”管辖地地方长官可能是( )A. 周王B. 郡守C. 县令D. 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