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簋(Gui Food Container Made for Ban ),中国西周中期青铜器。穆王时毛班所作。此簋何时何地出土无考,为清宫旧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散出。1972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拣选修复,现藏首都博物馆。簋通高27.7厘米,口径26厘米。四耳饰兽首,下垂长珥作为支柱,其后又另有小珥。口沿下饰冏纹,夹有两道弦纹。腹饰阳...
📅 2024年4月8日,星期一,甲辰二月卅日 🎨 艺术分享:西周中期周穆王时代的《班簋》🏺 今天,我们带大家领略一件来自西周中期穆王时代的珍贵青铜器——班簋,也被称为“毛伯彝”。这件簋的出土时间和地点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曾是清宫旧藏,并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散出。1972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对其...
🔍班簋,西周中期的传奇文物,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重9.3千克,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在十年浩劫期间,班簋不幸被打碎,后被送往废品回收站。幸运的是,这些碎片在浩劫期间被文物清理拣选小组发现,送回故宫文物修复厂。经过复杂而精细的修复工序,班簋得以恢复原貌,几乎看不出那段坎坷的经历。📜班簋内底有铭文二十行...
首都博物馆:班簋(西周)西周中期(前10世纪中期一前9世纪中期) Gui Food Container 此簋有四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托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的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周王册封毛公,并命做器者班作为毛公的子侄辈率军随毛公东征的重要史实。
镇馆之宝·班簋·西周|首都博物馆。班簋,西周中期。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重9.3千克。首都博物馆藏。 班簋可以说是一只传奇文物。十年浩劫期间,班簋被打碎,送去废品回收站,后来这些碎片也是在浩劫期间被文物清理拣选小组发现,送回故宫文物修复厂,经历若干复杂又精细的工序,最终修复至现在的样子。几乎看不出那段经...
班簋,何时何地出土无考,器内底铸有铭文20行198字,铭文号《集成》04341。器藏故宫博物院。 释文: 注释 译文 在八月初的吉日,在都城镐京。甲戌那一天,周王册命毛伯继任虢城公之职,以王的名义,作管理四方准则,执掌繁、蜀、巢三地,命赐毛伯銮铃、攸勒,赐毕。周王命毛公率虢城邦国首领、徒驭士卒、域地之人...
班簋,这件青铜器见证了西周中期(前10世纪中期至前9世纪中期)的历史变迁。它的造型独特,有四个兽首环耳,内卷象鼻作为足,将簋身巧妙托起,显得既神秘又庄重。簋内底部的铭文多达198字,记录了周王册封毛公的重要事件,以及命班作为毛公的子侄辈率军随毛公东征的历史。这件珍贵的青铜器于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属供应站被...
废品站捡的国宝|西周.班簋1972年,北京市考古工作队的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来到一家废品站的废铜仓库中寻找丢失、损坏的文物,突然一块带有特殊纹样的铜片赫然出现在了他们眼前,当擦去上面的污垢后,师徒二人都惊呆了,上面竟然有青铜铭文,凭借丰富的经验,二人断定这些铭文一定是西周时期的文字。
西周班簋,又称毛伯彝;是西周中期青铜器,曾为清宫收藏旧物,并收录于《西清古鉴》。现藏于北京市首都博物馆。西周班簋四面有4个兽首环耳,整体造型为侈口,圆腹,低圈足,口沿下饰弦纹和圆涡纹,腹饰四组兽面纹,四耳上饰兽头,呈象首状,首背依附器壁,下有垂珥,呈象鼻状,底端向内弯曲长垂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