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和环比 同比(同比增长率)是以上年同期为基期相比较,即本期某一时间段与上年某一时间段相比,如2018年4月份与2017年4月份相比较。计算公式为: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100% 环比(环比增长率)是与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相比较,即n月与第 n-1月的比较。如2018年4月份与2018年3月份相...
是与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相比较 表明统计指标逐期的发展变化 可以理解为第 n 月 与第 n-1 月的比较 环比增长率 =(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100% 同比与环比有何不同?环比侧重反映数据的短期变化。用环比增长速度反映指标变化时,时效性强, 比较灵敏。同比相对于环比,侧重反映长期趋势,能够一定程度上克...
所以进行环比计算之前一般需要先把经济指标变动中的季节性因素剔除掉,即进行季节调整后,再计算环比增长速度。 同比相对于环比,侧重反映长期趋势,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季节性波动的影响。比如,同样是“双十一”促销,使用同比增长速度,10 月、11 月、12 月的波动不会像环比...
同时,同比数据相对稳定,对于分析长期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比数据无法反映数据的短期波动和突变情况。四、环比与同比的对比 视角不同:环比关注短期内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同比则关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这两种视角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使用以全面评估市场情况。应用场景不同:环比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需要快速...
环比和同比的区别:环比是当期与上期做对比,同比是当期与同期做对比。环比用在月、日上进行对比,同比用在相邻两年相同月份进行对比。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等等。
在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环比和同比是两种常用的比较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数据的变化趋势。这两种比较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应用对正确解读数据至关重要。1、环比的定义 在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环比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比较方法,用于衡量相邻两个连续时间段内数据的变化百分比。环比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比较当前...
环比分析是在相邻的时间段内进行对比,通常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与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以了解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是否有所增长。2. 数据的可比性不同 由于同比和环比分析的时间范围不同,因此所选数据的时间点也不同。同比分析通常选取同一年度的第一个月份作为基准时间点...
环比的主要作用是反映短期内经济数据的波动情况,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短期趋势。通过环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在短期内的增长速度、波动程度等信息。同时,环比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可能的异常现象,如季节性波动、突发事件等对经济的影响。2. 同比(Year-on-Year, YoY)同比是指与同一年相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的...
环比(环境比较)是指某一时期的数据与上一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例如某月的数据与上个月的数据比较,某季度的数据与上个季度的数据比较,某年的数据与上一年的数据比较。环比可以反映数据的短期变化情况,显示数据的波动和趋势。环比的计算公式为:同比(同期比较)是指某一时期的数据与同一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因此,提到同比,往往是进行季度同比、月同比,很少有按日、按周进行同比的。 2. 关于环比 【百度百科】环比,统计学术语,是表示连续2个统计周期(比如连续两月)内的量的变化比。 这里重要的点:环比是和上一周期比较的,而周期可以是年,也可以是日、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