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带纹通常呈现出环状或带状的形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规律性。这种纹理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制品中,如岩石、树木的年轮、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等。 环带纹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在自然界中,环带纹的形成常常与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关。例如,树木的年轮中的环带纹是由树木每年的生长季节性变化所形成的。每年的...
🔹纹样寓意:环带纹,这种纹样出现在三年兴壶上,以其独特的S形波状为骨架,外观仿佛水波起伏,又像是飘带的优雅舞姿。它以环绕不断的优美曲线为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中正之美与线条之美。🔹纹样起源:环带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青铜器装饰,最早见于西周中期。在那个年代,凹凸不平的青铜器表面常常填满各种纹饰,...
文物日历丨环带纹铜鼎 来源丨甘肃省博物馆 编辑丨甘小博
文物说明:壶形制,纹饰属西周晚期典型器制,形体壮美,无铭文,保存状态好。此壶盖捉手内有卷曲鸟纹,衬云雷纹地,器身饰三层波带纹,圈足饰斜角云纹,非常规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时代:西周 质地:铜 尺寸:通高54.5厘米,口径17厘米,腹深41.6厘米 1940年2月出土于陕西扶风任家村著名铜器窑藏。
环带纹,也被称为波纹,是一种在铜壶和簋的腹部常见的装饰纹样。这种纹饰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非常流行。环带纹的线条曲折,如同波浪般起伏,因此也被称为“波纹”。在过去,它也曾被称作“山云纹”或“盘云纹”,因为它的线条像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现在,它也被称作“波曲纹”。环带纹的构成基础是波线,两条线...
西周环带纹鼎,这件西周的礼器,距今大约2600年前的西周青铜鼎,通高21.5厘米,口径21.3厘米,重3.25公斤,由腹部饰环带纹得名。环带纹,青铜器纹饰之一,曲折如波浪起伏,又称波浪纹。其凹处常填眉形、口形纹,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文物介绍 西周环带纹鼎,这件西周的礼器,通高21.5厘米,口径21.3厘米...
🔍环带纹,这一青铜器上的独特纹饰,以其曲折如波浪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波纹”。它不仅在铜壶和簋的腹部常见,还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的美感,曾被称作“山云纹”或“盘云纹”。🌊🎨环带纹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垂带状,上下填二环,形成独特的“X”形图案。有时,兽纹也会与之相间,共同构成二方连续...
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纹饰构成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垂带状,多数在上下填二环,成“X”形。也有相间以兽纹的。通常组成二方连续纹样。
春秋环带纹甗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甑为长方深箱形,侈口,立耳,口内有隔,大腹,腹壁斜收,平底有箅孔,下部有插入鬲口的榫圈。鬲为侈口斜肩,肩上有一对圆角方耳,平裆蹄形足。甑体饰环带纹。甗出现于商早期,至西周早期形成方形甗,至此甗均为连体式(即甑、鬲连铸)。春秋早期出现分体式甗。此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