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象是指环境中的气候和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气象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变化也直接关联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环境气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环境气象的监测和预测,可以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环境气象的数据也...
环境气象是指人类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的大气环境状况。环境气象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等大气边界层问题; 酸雨、大气臭氧与紫外线辐射等大气化学问题;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评价、住宅小区大气质量评估等污染气象学问题; 温室气体引发的气候变暖问题、通过大气传播的传染...
全球逐日气象站点数据,包括气温 露点温度(相对湿度) 气压 风速 降水量等要素。 环境数据 空气质量逐时数据 空气质量国控站小时数据,包括CO、NO₂、O₃、PM₁₀、PM₂.₅、SO₂等要素。 环境空气质量逐日数据 空气质量国控站日数据,包括CO、NO₂、O₃、PM₁₀、PM₂.₅、SO₂等要素。
近日,嘉定区气象局在智慧气象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一期)基础上,又创新推出包括环境气象、建筑工地在内的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智慧气象数字化升级。其中,环境气象应用场景的探索、发布,在全市尚属首次。大气环境与气象深度融合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嘉定区气象局的电子大屏上,全区的温室气体和PM2.5情况一目...
目前,气象部门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国、省、市、县四级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开发了全国及重点生态功能区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条件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产品。 除了服务绿色城镇化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记者了解到,...
6月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2年)》(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22年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长期来看,我国大气环境整体呈现向好趋势。2022年全国平均能见度分布图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2022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19.1天,较2021年和近5年平均分别减少2.2天和5.8天。...
气象生态环境指生物(包括人类)个体、种群或群落所生息的某一地段气象环境在总体环境中的生态效应。简称“气象生境”。指生物(包括人类)个体、种群或群落所生息的某一地段气象环境在总体环境中的生态效应。总体生态环境包括:气象、土壤、生物、地理、人为环境等,它们各自包括一系列内容,如“气象”包括气候和天气等;“...
环境气象监测仪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持了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的需求。通过准确地监测气象环境数据,农民可以及时了解气候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预测自然灾害,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这些功能和特性都使得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推动着可持续、安全和智能发展的步伐。
长期致力于并开拓性开展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是环境气象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 张小曳院士 张小曳同志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与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主持建立了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