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审计的产生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应该并且能够参与到环境保护这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中去,是因为政府环境审计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产生条件的成熟。1.政府环境审计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四是通过外聘资源环境专家、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等方式弥补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同时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加大对现有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切实发挥审计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防范风险的作用。(作者:谢健 系云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四是通过外聘资源环境专家、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等方式弥补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同时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加大对现有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切实发挥审计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防范风险的作用。
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依据是十分必需的。 1、我国的环境状况,需要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我国正处在 工业 化和城镇快速发展的时期。 目前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管理、保护方面,未能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审计环境指审计监督活动中的内外部因素及主客观条件等周围情况。一般包括:审计的地位及其独立性和威慑力在社会上的影响、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权限、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时间和空间、审计监督对象的数量和素质,被审单位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基本情况等。研究现状 审计环境的研究虽...
区域环境审计就是指一定的审计组织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环境保护的管理及其成果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审计特点 基于区域环境审计的基本内涵,区域环境审计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区域性,区域环境审计不同于全国性环境审计,而是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点、产业结构特点、环境质量状况特点和主要污染源特点,在审计思路、审计...
环境审计的方法包括内审和外审两种形式,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环境规范的遵守、环境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环境绩效的评估与监测等几个方面。 一、内审是组织内部自行进行的环境管理评估活动,其方法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检查和监督、环境绩效评估和监测等。 1.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通过对组织内各项环境...
为助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审计局着力整合资源、创新方法、总结经验、强化整改,通过深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一盘棋布局构建审计协作系统、探索型实践构建审计经验系统、信息化手段构建审计分析系统、融合式监督构建审计整改系统等方式,积极服务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助力长江大保护。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主席李青积极建言献策,带来《关于提升资源环境审计效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提案》。 李青介绍,近年来,国家审计部门创新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审计工作模式,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