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塑料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土壤中也存在着微塑料,并且其浓度不容忽视。本文从调查土壤中微塑料浓度的研究着手,探讨了这种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他们使用的光谱法,是通过测量特定波长光被样品吸收的程度,来解析土壤中纳米/微塑料的浓度。这项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测量的精确性,同时也允许分析不同类型的土壤,从而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研究人员发现,220~260纳米和280~340纳米的波长组合最为有效,这种组合可以有效消除土壤颗粒的干扰,使得即便是小于1微米的纳米/...
应该不使用塑料饭盒、塑料袋盛放和包装食物。 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人类的活动会使环境受到污染,下列叙述中,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B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水青山。(2)探究微塑料对斑马鱼成活率影响的实验,设置的是以微塑料溶液浓度为实验变量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所以实验所选...
综合公开发表的87条入海河流的研究数据结果,入海河流微塑料平均浓度范围为0.046~176个/m 3 ,最高浓度出现在越南的西贡河,平均值为9.11个/m 3 ;珠江、长江入海断面水体中微塑料浓度分别为0.13 个/m 3 和0.90个/m 3 , 我国入海河流的微塑料浓度也处于全球中低水平。 进入海洋环境的微塑料可通过摄食或黏附等方...
包括:1)构建环境样品中微塑料质量浓度的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检测模型;2)采集环境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去除有机质杂质;3)从预处理后的样品中分离提纯微塑料;4)对提取得到的微塑料混合物进行称量并放入热解炉中,利用步骤1)中构建的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检测模型进行检测,通过热解产物质谱定性判断样品中是否包含...
5、微塑料是一种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肉眼难以察觉,但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却不容忽视。研究人员选用大小、生长状况等均相同的幼鲫鱼,分组饲养在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在相同条件下养殖60天后,记录体长及体重的增长量,计算增幅平均值,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0.751.15体长增幅0.550...
1. (2021八上·宁德期末) 生活中广泛存在各式各样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塑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风吹日晒,逐渐变成了颗粒很小的微塑料(直径为5毫米以下),微塑料颗粒通过多个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可能对其健康造成影响。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微塑料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实验操作及结果...
⑤海洋生物吞食塑料的部分原因是海洋充满大量塑料物质,例如:对于浮游生物,它们生活的海洋环境微塑料颗粒浓度很高,因为它的进食附体适合处理一定尺寸的颗粒物质。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浮游生物生态学家莫伊拉·加尔布雷斯说:“如果这些颗粒符合该大小范围,它们就会被误认为是食物。” 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卡...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塑料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土壤中也存在着微塑料,并且其浓度不容忽视。本文从调查土壤中微塑料浓度的研究着手,探讨了这种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