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是一种炎症性、自限性丘疹(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直径不超过1厘米)鳞屑性皮肤病。典型的特征是发病部位出现玫瑰色斑疹(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皮肤黏膜颜色改变)、斑丘疹,上面覆盖糠状鳞屑。发病原因不明,春秋季多见,好发于中青年人群。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发病部位出现玫瑰色斑疹、斑丘疹,上面覆盖糠状鳞屑,...
2.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机体对某些未知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引发皮疹。细胞免疫介导反应参与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 3.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玫瑰糠疹的易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的遗传机制仍不清楚。 4. 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可以引起 PR 样发疹, 这些药物包括苯巴比妥、卡 托普利...
玫瑰糠疹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玫瑰糠疹的患病率约 0.1%,且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青年和成年人居多(10~40岁),其他年龄较少见。 2.玫瑰糠疹的主要表现是一开始出现大小为10-20mm的鳞状、扁平、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而后3~10天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
玫瑰糠疹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自限性皮肤病,典型皮肤损害是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皮损长轴多与皮纹平行。 玫瑰糠疹比较常见,春秋季节多发,男女发病无差异,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及成年人(10-40岁)。 玫瑰糠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未明确,关于病因有多种学说理论,目前多认为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1.典型玫瑰糠疹 (1)前驱症状:约5%病人在发疹前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 (2)母斑(mother patch):多发生于50%~90%病例:开始为一个孤立的丘疹,在以后的几天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2~10cm,为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或淡色的斑,略隆起,境界清楚,覆有细微白色鳞屑,当斑疹受到刺激...
玫瑰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性过敏、变态反应、病毒感染有关,一般表现为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好发于四肢近端和躯干等。患者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如果患者瘙痒明显,还可以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肤痒颗粒等。 患者在日常...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状鳞屑,自觉瘙痒。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风癣”相类似。<外科正宗>中记功: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白屑.也和<医宗金鉴>中的血疳相似,此证由风热闭塞...
玫瑰糠疹通常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力低、药物等因素诱发的,具体情况应根据患者的病症来进行判断。 1、病原体感染:可能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皮肤黏膜,尤其是病毒性感冒,造成玫瑰糠疹的出现。 2、自身免疫力低:当机体免疫力功能比较差时,容易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诱发玫瑰糠疹。 3、药物:当患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