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达效应》是英国作者埃莉·欧文的作品。在埃莉·欧... 0回复 · 3 有用 彭彭读人物 2021-02-02 16:12:52 被看见的玛蒂尔达:坚持不放弃的梦想闪闪发光 历史上第 3 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曾因“缺乏知名度”的理由,被维基百科拒绝设立个人页面。讽刺的是,与她分享诺奖的...
玛蒂尔达效应,这一术语并非直接源自组织行为学或领导力学说,而是由科学史家玛格丽特·罗西特在1993年提出,用以描述女性在科学领域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它得名于19世纪晚期的一位美国女作家马蒂尔达·E.J.盖茨,她不仅自己的荣誉未得到应有的承认,还致力于揭示并呼吁关注那些同样被历史遗忘的女性成就。 二、主要现象 贡献...
📖 书名:《玛蒂尔达效应》 🖋️ 作者:埃莉·欧文🌌 故事中,12岁的女孩玛蒂尔达得知自己的80岁奶奶是一位隐秘的天体物理学家,50年前发现了一颗重要行星,但成果被男上司盗取。这让她非常气愤!更糟糕的是,那个盗取成果的人即将凭借这个发现领取诺贝尔奖。玛蒂尔达决定阻止他,并向全世界宣告真相:发现那颗行星...
尽管近几十年来在性别平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玛蒂尔达效应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仍然主要是白人和男性,特别是在STEM领域,即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 即使不考虑诺贝尔奖,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效应,仍然可以看到过去厌恶女性观念的残余。 这可以通过所谓的性别引用差距来衡量。这...
「玛蒂尔达效应」,该效应以十九世纪女权斗士玛蒂尔达命名,描述的是女性科学家的成就被他们男性同事「抢走」的情况。 她们是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发明家和人道主义者等,但从未因其卓越的成就而得到赞誉,当性别歧视抬头时,她们开始受到了冷落。 这些女性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尽管得不到认可,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在...
“玛蒂尔达效应”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让一些女科学家的工作成果被忽视,她们的成就被归功到男同事身上。归根究底,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偏见,还是因为女性受到了歧视,被认为是智力不如男性、不理智的,没有能力学习和研究科学。 因为这样的偏见,女性被阻挡在科学的大门外,除了成果被拿走,还在经历着其它负面的打击。其中危...
📚 差点以为这本书是罗尔德·达尔的《玛蒂尔达》的番外篇,结果只是主角名字相同而已。读完之后才知道,“玛蒂尔达效应”指的是女性科学家在她们的时代被忽视或抵制,而在历史中被遗忘的现象。🌍 这本书讲述了玛蒂尔达和她奶奶乔思·摩尔一起前往瑞典,试图为奶奶夺回诺贝尔奖的故事。整个旅程充满了紧张和趣味,路上...
🌸玛蒂尔达效应,这个名词由废奴主义者Matilda Gage提出,用来描述女性在取得成就后,其贡献被男性同事夺走,甚至被迫成为共同作者或完全被掩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术界和职场中屡见不鲜,导致女性的努力和成就被忽视。📚例如,在研究中,女性的名字常常被省略,只留下一个星号或脚注,这种对女性贡献的轻视和忽视,长久以来...
玛蒂尔达效应玛蒂尔达效应: 玛蒂尔达效应由美国科学史家罗西特在1993年提出,这里的“玛蒂尔达”是19世纪的一位美国女作家,她有着成就不被承认的经历。也就是说,玛蒂尔达效应现象指出了女性科学家稀少的一些原因在于,女性的成就被忽略、除名、贬低或被归于男性。 一个简单的例子,李政道和杨振宁所提出的“宇称不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