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院士:当代粒子物理的主旋律——希格斯粒子|今日观点 王贻芳,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等。研究方向为高能物理实验。2024年4月9日,我们正在法国马赛参加希格斯工厂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ircular Electron Posi...
早期生活与求学经历王贻芳于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他自小展现出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他的小学就读于南京清凉山小学,中学则就近在南京市第四中学就读。这些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王贻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
据王贻芳回忆:“我们一算,8月开始取数,到12月他们的数据量就在那儿,过了年以后可以随时发文章,这个风险很大。所以我们要保证在他们之前发文章,我们每一天都在抢时间。”于是王贻芳大胆决定以8个中微子探测器中的6个提前取数,并且在探测器还没有全部开始取...
王贻芳感佩不已:“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其中一件事就很了不起,李政道先生做了这么多事情,他的贡献不论怎么描述都不为过。最感染人的,就是他对中国科教事业的无比关注和坚定推动。”令王贻芳感动的是,“李政道先生品德高尚,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利益。”【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李政委”】...
2012年3月,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中微子第三种振范模式),该实验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王贻芳本人和团队也因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美国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迄今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等多个重大科学奖项。
王贻芳,男,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以下是对其详细的个人资料介绍: 一、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 1980年,王贻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1984年,王贻芳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 1991年,获得意大利佛...
在王贻芳看来,他和团队的努力在于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但最终成功,也有运气成分。记者:运气真存在吗?全国人大代表 王贻芳:当然存在。我们做大亚湾实验的时候,我们设计测量中微子θ13的这个参数,我们认为它大约在1%大小的范围左右,也有很多人预言它为0,那就测不到。最终我们测出来将近10%,这就是运气,这...
《开讲啦》王贻芳 所属栏目:开讲啦 所属频道:CCTV-1高清 年份:2016 简介:他是物理学家王贻芳,获得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也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作为科学家,他为何会说“科学无用...展开全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 接受新华社记者张扬专访时 呼吁增加对科研人员的稳定支持 0:00 /0:00 作为中国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 王贻芳在中微子研究、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 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等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今年两会 他将继续关注科技创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