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9月27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王蒙文学创作70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王蒙是一位朝乾夕惕、久久为功的文艺创作者。70年的卓越创造,凝聚着他对党和国家、民族真挚的爱,凝聚着他杰出的才华和智慧,成就了当代文学史上的非凡篇章。王蒙在“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
王蒙的新生命从此开始,也由《光明日报》的读者,同时成了作者。 《光明日报》敢为天下先,又稳又准又有力度。《夜的眼》,我的短篇小说,首次登载于《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1日,占有近一整版。那时《光明日报》上很少发表小说,此篇小说的出现,有文学艺术上的一定探索,有人质疑,有人责备,有人说读不懂,但也有不少...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李韵 “写作70年了。70年的历史体验丰富足实,70年时代精神的召唤高昂遒劲,70年党和人民的业绩改天换地,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追求探索美妙鲜活、灵动无涯。”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上,作家王蒙以这样一席话,描绘他所经历的时代。“70年的读书写作孜孜矻矻”“70年的视野...
王蒙的新生命从此开始,也由《光明日报》的读者,同时成了作者。 《光明日报》敢为天下先,又稳又准又有力度。《夜的眼》,我的短篇小说,首次登载于《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1日,占有近一整版。那时《光明日报》上很少发表小说,此篇小说的出现,有文学艺术上的一定探索,有人质疑,有人责备...
“新疆人民对我恩重如山。”《在伊犁》《这边风景》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如诗如画,如歌如诉。他是一位边疆大地的抒情诗人,他说过:“我们有一个梦,它的名字叫做人民。”站在辽阔的伊犁河岸畔,站在巴彦岱的田野上,站在这个梦中,今夕何夕,任重道远……(作者系作家、编剧)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王蒙光明日报刊文批伪文艺:我们怎样选择】著名作家王蒙:如果我们不追求知识与修养,不追求高端与深刻,没有格调与品位,没有热爱与担当,没有深情与宏愿,而是把文艺生活降低到欲望、奇葩、偷窥、炫富、炫狂、炫蠢、造势、起哄乃至发泄、捣蛋、麻醉的百无聊赖的寄生虫式的精神状态底线上下,这些只能算是假冒伪劣的...
围绕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酝酿过程、创作理念、风格特点、语言追求等话题,王蒙先生夫人、光明日报原高级记者单三娅女士和他展开深入对话。王蒙、单三娅夫妇(胡军摄)1.写不出大时间、大空间、大变化的小说,怎么对得起吾国吾民 单三娅:作为一个86岁的写作人,你这次又发挥了优势,《笑的风》竖跨六十年,横扫大半球...
时长00:560/000:00/00:56切换到横屏模式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5600:56全屏倍速播放中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超清高清流畅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继续观看“人民艺术家”王蒙,85岁了观看更多转载,“人民艺术家”王蒙,85岁了光明日报已关注分享...
,而其中,对时代探幽入微的观察,浓郁的家国情怀,“王蒙式”的语言风格、叙事魅力和文体探索意识一如既往。这个金秋,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而他,还在不懈书写,记录着生活和心绪,记录着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丰富历程。《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30日 09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就这样,王蒙与光明日报的缘分越来越深。1983年到1987年,王蒙住在距离光明日报社原址不远的虎坊桥作家楼。“那时候,我投稿连二分钱的邮票都不用贴,过马路就搁在传达室,写上谁谁收。”王蒙笑称,有人统计过,自己是在光明日报发稿数量最多的作者。 今年适逢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王蒙感慨良多:“光明日报是一份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