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羌帖》亦称《王略帖》,是东晋王羲之著作的法帖,草书,9行,81字。桓温收复旧京洛阳是在公元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八月,王羲之已经辞官归隐,但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摧破羌贼,感到由衷的喜悦,《破羌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振奋的心情。法帖简介 【名称】破羌帖 【材质】纸本墨拓 【字数】9行,81字...
《松桂堂帖》中有一个版本为翁同龢所藏的,是米巨容(米芾孙)在崇宁三年(1104)所刻。《宝晋斋法帖》中有四个版本,为咸淳四年(1268)曹之格所刻。 王羲之的忧国之思 ——王玉池解读《王略帖》 王羲之《王略帖》 草书 9行81字 国家图书馆藏 释文 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禽之。
王羲之草书《王略帖》 《王略帖》又名《破羌帖》,草书,9行81字。《宣和书谱》著录,刻本见于《绛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二王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米芾曾以跳江相逼,让友人蔡攸将此帖与自己交换,更在《海岳名言》中赞其为“天下法书第一”。《王略帖》的书法成就自然不容小觑,而...
宋米芾《王略帖》欣赏 释文 百五十千与宗正争取苏氏王略。右军。帖。获之。梁唐御府跋记完备。黄秘阁知之。可问也。人生贵适意。吾友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纸。知他真伪。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图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儿吝。万金不肯出。芾顿首。
《破羌帖》又名《王略帖》,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传世经典草书。全篇总计9行,81字。且入刻《宝晋斋帖》。东晋大将桓温收复旧京洛阳,时间是在公元356年,也就是东晋永和十二年的八月。此时的王羲之已经辞官归隐。但是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摧破羌贼,收复山河,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在书写当中流露出振奋的心情!
《破羌帖》亦称《王略帖》,草书,9行,81字。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旧都》一语,又称《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称。刻本见于《绛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二王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 《破羌帖》结字峻美,笔意练达,笔法人神,骨肉相宜。
米芾临《王略帖》再看《王略帖》,(此帖又名《破羌帖》)是米芾不惜“典衣”才以十五万钱购得。米芾在得到此帖后,又是题跋,又是做赞,还写了《获王右军破羌帖》,并称其为“天下法书第一”,此帖与王献之《十二月帖》与谢安《八月十五日帖》一起并称“宝晋斋”三宝,可见米芾对其爱不释手,必...
米芾于53岁,即宋徽宗崇宁二年,以十五万泉的大手笔,从李纁处购到了王羲之的《桓公破羌帖》,又名《王略帖》。接着,他题写了《王略帖跋》《王略帖赞》《晋纸帖》《丹阳帖》《值雨帖》《清和帖》《适意帖》《彦和帖》《贺铸帖》。此时距他生命尽头还有五个年头。米芾因而将其34岁时从苏舜钦小儿苏激处...
“魏晋力命王略帖”出自宋代方回的《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魏晋力命王略帖”全诗《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宋代 方回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补已至二千石。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魏晋力命王略帖,摹临有过无不及。真行草外工篆隶,兼有与可伯时癖。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