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三月,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辟,陆游到达宣抚使司治所汉中,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同年十一月二日离去。汉中八月,在陆游一生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王炎是这一时期陆游交游中的关键人物。现在,我们对王炎一生作一些粗略考察,希望有助于对陆游这一时期及以后有关诗篇的了解。 王炎,字公明(见周...
一是陆游在军旅生活中竭尽全力为收复失地而努力,并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二是陆游在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三是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4. 因为他亲身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感,使他能够创作出充满...
公元1172年,47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赴前线去(视检)察。由于他亲身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宋、金和议后,孝宗乾道八年九月,南宋朝廷一纸诏书将正在实施《平戎策》的王炎调回临安,实际上是让王炎远离抗金前线。十一月初,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 陆游从南郑西行经沔阳、金牛至三泉,然后乘舟至益昌﹙今广元市﹚,再陆行经剑门关、武连驿、梓潼、魏成驿、绵州、罗江驿、鹿头关,于年...
陆游在南郑写有从军诗百余篇,但这百余篇诗受到王炎政治悲剧的牵累,失传了,现存陆游在南郑所作之诗只有十二首,而且没有一篇是写军旅生活的。这是政治事件造成的对文学的损害,是南宋文学上的一件大事,却为人所漠视,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 一 陆游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离故乡山阴赴夔州通判任,十月到达...
全宋词中,记录了两个王炎。其中一个字公明,安阳人;另一个字晦叔,婺源人。两个人同朝做官,还都有词传世,很容易搞混。一、安阳王炎与陆游的交集 安阳的王炎字公明,安阳人。他没有不是科举出身,而是以荫入仕。在绍兴年间,担任过蕲水令、司农寺丞。乾道二年(1166),任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除直...
③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由于着急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这几年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毛破灭了。 ④公元1210年,陆游已...
④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因此他在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⑤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
平时的工作中他也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定军山、大散关等军事要塞都曾留下陆游走访、调研的足迹,最终他为王炎制订了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书——《平戎策》。当《平戎策》上交后,王炎紧紧握着陆游的手:“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加油。”陆游说:“嗯,直捣黄龙,一定会实现。”他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全宋词中,记录了两个王炎。其中一个字公明,安阳人;另一个字晦叔,婺源人。两个人同朝做官,还都有词传世,很容易搞混。 一、安阳王炎与陆游的交集 安阳的王炎字公明,安阳人。他没有不是科举出身,而是以荫入仕。在绍兴年间,担任过蕲水令、司农寺丞。乾道二年(1166),任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除直敷文阁,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