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红山乡王湾村北。遗址在涧河右岸第一台地上,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它的西北与有仰韶、周代文化遗存的史家湾村隔河相望。王湾遗址文化层厚3米左右,内含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和龙山文化三期。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西周、东周、晋、北朝时期的灰坑...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是唐朝诗人王湾另一手代表作品,描述了晚春时节作者造访苏州,向武员外表达敬意与感慨。诗中描绘了苏州的春景,以及与武员外交流时的愉悦氛围。写作特色上,王湾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晚春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风格上,既有清新明快的意境,又透露出对友情的真挚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首...
王湾 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人大全 王湾 标题包含 共8首诗词 王湾,字思正,号介轩,1092年(宋哲宗元祐七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被列入“淳熙四先生”之列。 王湾曾担任太常博士,后来因为党争被罢黜。他的诗作以其沉挚的情感和豪放的笔触而独树一帜,在南宋文人中享有盛誉。他的作品大...
它来自声名不显、一生寂寂的普通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693年-751年),号为德,洛阳人。他是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有“词翰早著”之誉,但留存至今...
“王湾三期文化”是指约公元前2400年以后的龙山时代晚期,中原腹地的考古学文化,亦称为河南龙山文化。其下又多以嵩山为界,将嵩山以北以东的郑洛地区及山南的颍河、汝河流域有地域差别的文化分为两大类型,称为“王湾类型”和“煤山类型”(或“王城岗类型”、“郝家台类型”)。洛阳平原、郑州地区和双洎河流域...
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文创作背景:王湾为洛阳人,经常往来于吴楚之间,这是首则为他旅过江苏镇江北固山时所作,也是他笔下最知名的作品。古代交通不便,所以常以书信的方式向家人报平安,或者与友人沟通感情,而漂泊在外难免思乡情更重,不像现代,打个电话通个视频就完事了。但古朴的尺素之情,往往更让人...
王湾:海日生残夜,一句万古传 在大唐星光灿烂的诗人中,有很多人是凭着一首诗,甚至一句诗而闻名天下的,如“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张继,“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刘希夷等等,据说后者还为此丢了性命。同那些大诗人相比,这王湾实在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但他的一首诗,历代唐诗选本都少不了它,也被选入历代的教科书...
这首《次北固山下》是盛唐诗人王湾一首羁旅诗,通过描写北固山下大江两岸的景色,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思念家乡的情怀。王湾,号维德,盛唐时期诗人,河南洛阳人。王湾二十岁时进京赶考,受到武则天的族孙武平一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王湾考中了进士。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当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一百年的风云涤荡,一切都将进入全新的时代,王湾的这一首诗正让我们看到了孕育在其中的兴发与博盛。据说此诗深得同朝名相张说的青睐,亲手题写悬挂在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03王湾是妥妥的学霸。他生于公元693年,公元712年进士及第,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在唐朝进士可不是那么好考的。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