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王士珍彻底退出政坛,跑到北京当“闲云野鹤”,信黄老之术,还搞了个道德学社讲修身养性。1926年军阀混战,他又被拉出来当“治安会长”,两次维持北京秩序,连张作霖、吴佩孚都卖他面子。晚年最接地气的职位是北京电车公司董事长,月薪500大洋,还回老家给母亲修牌坊。1930年肝癌去世,终年70岁。野史传闻:1....
历史的进程也有些奇怪,当北洋系占据舞台中央之时,王士珍也没有什么戏份,他甚至连北洋军阀也算不上,因为,王士珍一生也没有独立占据过地方,更不要说是称王独立了,这实在有些对不起他“北洋龙”的称号。王士珍可以说是北洋系中的一个另类,他不像段祺瑞那样争权夺利,又不似冯国璋那样敛财有道,骨子里的他,...
王士珍的亲友听说后,很多跑来找其要求关照的,王士珍以公事为由,一一婉言拒绝。这些人看走不通王士珍的路子,就找其二姨太刑夫人帮忙。刑夫人得了诸人的钱财,把王士珍的印章偷出来,在推荐信上胡乱盖章。结果相关单位在收到这些王士珍的推荐信后,发现印章都盖反了。为了稳妥起见,用人单位先稳住了持推荐信的人,...
王士珍是北洋三杰之首(北洋之龙),也是北洋三杰中最神秘的一位,从北洋三杰排位来看,“北洋之龙”明显排在“北洋之虎”段祺瑞与”北洋之豹“冯国璋之前,可见王士珍在当时的地位明显高过段祺瑞与冯国璋,但在后来的北洋政坛中,为何王士珍却默默无闻呢,王士珍(1861年-1930年),直隶正定牛家庄人,早年在正定总兵...
王士珍,北洋三杰之一,乃直隶正定牛家庄人。其王府邸位于正定,为一典型北方四合院,即王公馆。张作霖的奉系军队驻扎正定王公馆旁,待命期间士兵常外出酗酒,醉后滋事。附近百姓因惧怕而避之,局势因此动荡不安。一日,一群醉酒士兵中,有人借着酒劲提议寻一女子寻欢。旁有士兵戏弄他,指向王公馆道:“如此激将,何...
王士珍,1910年出生,江苏吴县人,中国电影摄影师,从小家境贫困,艰苦的生活,养成他勤奋上进的品格。在天一影片公司拜郑崇兰为师,表现较为突出,很快就独立开始拍片。1933年《春蚕》是他从影初期的作品,同年还拍摄了《铁板红泪录》。这一时期,主要与程步高导演合作,完成了《同仇》、《到西北去》等影片。1938年由阳翰生编...
他是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中华民国总理。他便是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字聘卿,号冠乔、冠儒,直隶省正定府正定县牛家荘人。同时王士珍是北洋政府袁世凯时期的“北洋三杰”之一,号称“王龙”,另两人为“段虎”段祺瑞、“冯狗”冯国璋。创设新军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王士珍出生于书香...
当时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是袁世凯最信任的人,被称为袁世凯的“龙、虎、豹”,而王士珍就是北洋之龙,是北洋三杰之首。1901年,袁世凯当上了直隶总督,任命王士珍为左镇翼长,负责北洋军的训练和军务。王士珍从来不打骂士兵,也不在士兵的面前处罚军官,所以在北洋军官心中,王士珍的威望很高。1904年,袁世凯向...
清末民初有著名的北洋三杰,其中段祺瑞被称作“北洋之虎”,冯国璋被称作“北洋之犬”,而身居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则被称作“北洋之龙”。清王朝覆灭后,段祺瑞、冯国璋先后主导了多次政治事件,在民国舞台上异常活跃。然而,作为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却很少在北洋政府中露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876年,时年15岁的王士珍...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人。他凭过人才智,获得北洋政府高层的赏识,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龙"。 王士珍任步兵第一协统领,宗族人多次找上门要求照顾。一次王的堂弟想让王的二太太邢夫人帮在推荐信上私盖王的行章。 不料两个人都不识字,印章盖都盖的不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