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荦(1913年~1986年),浙江省余姚市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唐史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山东省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吴大琨先生在《回忆〈文史哲〉初期的王仲荦教授》一文中写道:“我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教学研究工作者,是第一次从他那里才认识到应当怎样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重要性的。……我认为,王仲荦教授应该说是中国历史学界第一个以他独立的研究证明了马...
在生活方面,挂上了蚊帐,又买了凉席,唐长孺先生因为怕热,已由三楼的南面搬到一楼的北面。王仲荦先生的研究生于本月十日前有两位回济南去……王仲荦先生等他女儿放假后来京住一时期,于八月八日一同回济南,接着就在山大教课。在临行之前拟和宋先生谈一谈《南齐书》工作,他打算完一本交一本。(1964年7月8...
王仲荦(1913--1986)教授。浙江余姚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唐史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山东省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王仲荦(1913-1986),浙江余姚人,1930-1936年师事章太炎先生,1938年始执教于上海太炎文学院、重庆中央大学。1947年起任职于山东大学,任山东大学教授(1948年)、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史哲》编委会副主任等,是山东大学“文史见长”学术特色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和历史学科的代表性学者。 原载| 《山东...
从现在可以查找到的史料看,作为国内顶尖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者,王仲荦先生虽未出席上述会议,但对随后将要成立全国性的唐史研究学术组织应该是了解的。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与王先生共同参与中华书局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并成为最好的朋友。成立全国唐史研究学术组织,必须联系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如此唐先生率先联系王...
王仲荦(1913-1986),浙江余姚人,著名历史学家。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古史分期、中国经济史等研究领域皆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一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孜孜不倦,潜心著述,《王仲荦著作集》集合了其九部著作:《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金泥玉屑丛...
刘统| 怀念恩师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 ■ 当时学术界整理国故的风气,对先生也有影响。1935年,开明书店印行了王伯祥先生编辑的《二十五史补编》,汇集乾嘉以来的学术成果。先生年轻气盛,开始着手编写《北周职官志》和《北周地理志》。当年这些努力,绝对没有任何功利可言。
王仲荦简介 王仲荦 (1913~1986) 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炳麟(即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38年与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等共同在上海创办太炎文学院,任院长室秘书主任兼教授,讲授中国通史。太炎文学院解散后,1942年应聘去重庆中央大学国文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