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北起吉林,南抵台湾、海南、广东、广西,西面沿河北、山西西斜,到达四川、西藏的墨脱。寄主于玉米、谷子、薄荷、紫苏等。幼虫从靠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造成幼苗枯萎或死亡。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mm左右,头黑褐色,复眼发达黑色,触角11节丝状,基部4节黄褐色,余黑褐色。
在实施喷药防治时,应避开双斑萤叶甲迁飞能力最强和活动最为旺盛的中午时段,而选择在早晨8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无露水时段进行。此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是关键,即一旦发现某地块出现双斑萤叶甲,周围地块必须同步展开防治行动,地邻间需协同作战。否则,若仅在一块地施药,双斑萤叶甲可能会迁飞至附近玉米地,待...
玉米叶甲防治措施玉米叶甲防治措施 发生规律:该虫在印台区一年发生一次,以卵在土中越冬,来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期30天,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7-8月为危害盛期。幼虫在地表土中主要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成虫啃食玉米叶肉,抽雄后取食玉米花丝,影响玉米授粉,也危害嫩粒,一般干旱年份发生较重。防治措施:1...
正宁县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县玉米正值拔节期。据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监测调查,玉米双斑萤叶甲在全县部分田块已经发生,当前持续高温干旱,有利于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危害。因此,做好玉米双斑萤叶甲等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对确保秋粮生产安...
6月13日,县植保站接到群众反映玉米病虫发生情报后,及时组织植保技术员深入玉米田块开展病虫害调查,发现部分玉米田块发生双斑萤叶甲害虫危害。据调查:双斑萤叶甲平均百株虫量380头,严重田块,单株最多达12头。按照“防早、防小、防了”的防控策略,建议各镇街尽快组织群众开展玉米...
玉米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 也叫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二斑叶甲,是危害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瓜菜、果树等作物上玉米的主要害虫。 1.成虫:体长 3.6~4.8mm。卵圆形,棕黄色,体被上具有光泽,触角丝状,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上有 2 个淡黄色斑; 2.卵:为椭圆形,长 0.6mm,初棕...
昆虫名,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北起吉林,南抵台湾、海南、广东、广西,西面沿河北、山西西斜,到达四川、西藏的墨脱。寄主于玉米、谷子、薄荷、紫苏等。幼虫从靠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造成幼苗枯萎或死亡。 本文标题:玉米异跗萤叶甲介绍 本文永久链接://m.da39.com/shenghuo2662739.html 版权声明:大39...
种植户在成虫盛发期,应及时用菊酯类农药全面喷洒玉米植株和田边地头的杂草。可喷洒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30毫升/亩、4.9%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毫升/亩、10%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40毫升/亩,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一定短距离迁飞的习性,建议统防统治,防治效果...
为了有效防治双斑萤叶甲,建议在玉米吐丝授粉期前进行喷药处理。💊🌼 选择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氯氰菊酯等杀虫剂进行喷施。🛠️喷药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请注意,在喷药时要避开扬花散粉阶段,以免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