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未抵青袍送玉珂的意思 孟郊 未抵青袍送玉珂,此句意蕴深远,道出世间寒士之苦楚。青袍者,寒士之服,未沐皇恩,未得功名,生活清苦,心怀壮志而不得伸。玉珂者,贵人之饰,马首之玉,光彩夺目,象征权位与富贵。此句言及,世间万般苦痛,皆不及青袍之士送别玉珂贵人之时,心中那份酸楚与不甘。 想我孟郊,亦是寒士出...
“未抵青袍送玉珂”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泪》。“未抵青袍送玉珂”全诗 《泪》唐代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作者简介(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
“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是讲一个身份非常低的小公务员,“玉珂”是讲手上拿着非常高贵的信物的高官。他忽然一转,变成李商隐对自己生命的感叹,觉得他这个时候落泪,不是因为要去送朋友,而是因为他的职业。读到这时我们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诗人在慨叹自己这样的寒微之士的遭际。这首诗的结构特点也就在这里...
青袍通常指贫寒之士或低级官员的服饰,而玉珂则是贵族或高官马勒上的装饰品,象征着显赫的身份与地位。诗人以“青袍送玉珂”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虽身处贫寒或仕途不顺,却仍要面对与贵族或高官离别的无奈与悲哀。这种情感与前面的离别之苦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虽然不甚了解这句诗的意思,但是“青袍”与“玉珂”,还是有着很深刻的矛盾对立的。 多读几遍,大体也就明白是什么事情了。 整篇前面六句,可以说是可以放过,只是以“泪”为题,结合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的戏剧性表现,就可以理解李商隐的“泪”之由来了。 人啊,“不为五斗米折腰”…… 大抵也就是说说而已,真是...
朝来灞水桥边过,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首诗,只有题目是一个“泪”字,诗中句句写泪,却无一“泪”字。 读俞陛云对这首诗的“浅说”,他说第一句写的是宫怨之泪和离人之泪;第二句写的是抚湘江之斑竹的思念故君之眼泪和读岘首之残碑的遗爱之泪;第三句写的是送明妃之远嫁的眼...
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青袍:青袍寒士。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
最后两句写作者亲身经历的伤痛流泪之事。 (2)①“手段”说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前六句用了五个有关泪的典故,衬托后两句“青袍送玉珂”的痛苦。②前六句所述古时伤心之泪,皆不及诗人以一介寒士送显贵出京时感伤之泪,从而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职位卑微、耻居人下的悲愤之情。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摘要】 历代诗家以为,李商隐之《泪》,前六句,一句一典,皆为铺垫,旨在烘托“青袍送玉珂”之悲。本文作者认为,“愀怆伤心甚青袍送玉珂”,无庸置疑;但前六句,无论是宫人失宠之泪,还是世人怀德之泪,抑或英雄失路之泪,都与诗人的身世际遭、情感生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如《诗经》之比兴,凡有所喻,必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