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骨疮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
独骨疮,病名。指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多见于小儿,由于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患处湿烂、浸淫成疮。治宜燥湿疏风佐以清热,主选燥津丹以控津流,外用制津丹搽之。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口周围湿疹。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洞天奥旨】独骨疮 独骨疮生于颐颏之下,大人小儿皆有之,而小儿居多。乃口津下流,积滞之故也。如是大人,乃任脉亏损,宜用内治。如小儿,外治易愈,不须用内消之药,但少食瓜果则得矣。 燥津丹 岐天师传。治大人独骨疮。 茯苓二钱 白术三钱 薏仁二钱 山药五钱 白果十个...
中医古籍•卷十三 \ 正面耳颏部•独骨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大人小儿,颐颏生疮,津淫不止,名曰独骨疮。宜百合散治之。(《启玄》) 独骨疮门主方 百合散(《启玄》) 百合 黄柏(各一两) 白芨(三分) 轻粉(五分) 萆麻仁(五十粒) 共为细末搽之。如干用朴硝水和作饼,贴之。 汪序 自序 乔序 ...
百合散——颐颏疮(独骨疮) 【处方】百合1两,黄柏1两,白及1分,蓖麻子仁50粒(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颐颏疮(独骨疮) 【用法用量】用朴消水和作饼贴之,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189、陈士铎《洞天奥旨》伤水疮,白话,谦相.mp3 452024-09 2 188、陈士铎《洞天奥旨》独骨疮,白话,谦相.mp3 372024-09 3 187、陈士铎《洞天奥旨》汗渐疮,白话,谦相.mp3 452024-09 4 186、陈士铎《洞天奥旨》灸火疮,白话,谦相.mp3 592024-09 5 185、陈士铎《洞天奥旨》火斑疮,白话,谦相.mp3 512024-...
独骨疮 病名。指生扬毫话光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多见于小儿,由于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患处湿烂、浸淫成疮。治宜燥湿疏风佐以清热,紧米识响服及世正低满主选燥津丹以控津流,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口周围湿疹。
独骨疮 A+医学百科>> 独骨疮 独骨疮,病名。指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多见于小儿,由于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患处湿烂、浸淫成疮。治宜燥湿疏风佐以清热,主选燥津丹以控津流,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口周围湿疹。
独骨疮 独骨疮 拼音:dú gǔ chuāng 英語訳perioral ecz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