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觉》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六句三联。第一联描写景物,第二联抒发胸臆,第三联阐释人生。首联诉诸视觉和听觉,用“空”和“寥落”来渲染一种寂静的境界,显现出诗人失意不平、孤独无依的情感轨迹。接下二句写一“怨”一“惊”的心理活动,叹惋时光的流逝不返和成就一番事业的艰难。结尾二句语气...
《独觉》原文如下: 独觉扬州甚烟尘,一点浮云遮地昏。 青楼夜响吹箫声,翠帘人忆旧游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鸿欲过时。 风雨朦胧愁里立,烟波江上使人悲。 这首词以扬州的烟尘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寂寞的夜晚。词中的“独觉”二字,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苦闷之情。词的开头就描绘了扬州的烟尘,一点浮云遮地昏,...
网络订餐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浙网餐备2024A33000002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浙)-经营性-2023-0008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书:号[2020]00396-A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1109364号 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经营备案号:新出发浙备字第2024004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浙)网药平台备字〔2023〕第00001...
苏轼的独觉全文解释 《独觉》是宋朝苏轼的诗作。全文如下: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诗的意境比较深远,作者在独觉中感受到...
那么除了《江雪》之外,还有这首《独觉》同样很孤独,也是描写了一种无奈之感,从开篇到结尾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可谓是天意弄人,柳宗元在湖南的生活很不如意,刚刚到达永州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山中搭建茅草屋,食不果腹,...
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儋州三年,已适应海外的暑溽气候;反而畏惧,回到大陆浑身再生疥疮。春寒料峭,耸肩缩头瑟瑟发抖像乌鸦;点亮篝火,快乐休闲与百姓聊到天亮。东风渐吹江水翻波,又是一年春季里;东坡惬意看书念佛,默默浴风着荡漾。空眼迷茫,彩霞虹霓在梦中摇晃...
《独觉》唐代:柳宗元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起句就表达出了一种忧愁之感,清晨醒来后,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看上去朦朦胧胧,看到那小雨瞬间充满了忧愁。到了第三四句,又是写了内心的变化,由于我长年来一直被贬到外地,不仅伤身还伤心,现在我...
《独觉》 苏轼〔宋代〕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译文 春寒料峭,生起炉火,屋内温暖,宛如春风吹起,先生东坡,默然静坐,仿佛置身在春风里。 “我”老眼昏花,看东西模糊不清,就像看散落天边的云霞,虽然看不清,但“我”内心却绽放着无数的桃李花。
(术语)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于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部行二种,独身无伴侣,如麟一角,为前者,有伴侣而同一独悟,为部行。出于无佛世,不藉佛之教法,则一也。是不依佛之声教,故胜于声闻,自脱生死而止,不能兼济他,故不及佛。即大中小三乘之中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