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独不见,汉语词汇。拼音:dú bù jiàn 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名 释义 乐府杂曲歌辞名 出处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独不见》例句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独不见》 宋 郭茂倩 题解:“《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独不见 [ dú bù jià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ú bù jiàn ] 乐府杂曲歌辞名。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上善若水 不落窠臼 休戚相关 因地制宜 大义凛然 如履薄冰 如火如荼 曲高和寡 ...
我们知道,在初唐时期,五言律诗的奠定人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而在七言律诗的发展过程中,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则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独不见》就是沈佺期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堪称初唐第一七律。高秉曾在《唐诗品高序》中这样评价沈佺期:正是因为有沈佺期、宋之问所写的七言格律,才使...
独不见 朝代:唐代 作者:戴叔伦 原文: 前宫路非远,旧苑春将遍。玉户看早梅,雕梁数飞燕。 身轻逐舞袖,香暖传歌扇。自和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谁信后庭人,年年独不见。 译文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
《独不见》是南朝梁时期王训创作的古诗,出自《玉台新咏》。作品全文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娇。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作品赏析 起首二句,点出了时间和地点:正值暮春时节,又恰似黄昏时分,柔和的风儿吹拂着林苑。上林,汉代著名宫苑,位于长安西北,...
《独不见》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作品原文 玉关一自有¹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²。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断³,寸心争忍不成灰。注释译文 1有:一作“绝”。2年少从军竟未回:王粲诗:“从军有苦乐,借问所从谁?”3断:《...
独不见 (唐)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注释 黄龙:古代城池名。又名龙城。在今辽宁朝阳一带。此处泛指边塞地区。蕙:蕙兰,兰花的一种,...
沈佺期《独不见》赏读:七律定型的典范、曾被誉为“唐诗七律第一”一、引子 沈佺期对律诗的定型有重大的贡献,这是得到了文学史认可的事实。而他的这首《独不见》,更是他律诗的代表作,更是曾经被推崇为“唐人七律第一”。二、诗歌解读 《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
《独不见》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不见》沈佺期唐诗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