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狷 [ kuáng juà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uáng juàn ] 亦作“狂獧”。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 狂妄褊急。书疏中常用作谦辞。 洁身自好。 放纵,不遵礼法。 指放纵而不遵礼法的人。 指犯分跋扈。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狂狷(汉语词汇) 古意: 1.形容人具有不拘一格,积极进取而又洁身自好的品性,也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2.好高骛远的人和拘谨自守的人,亦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今意:多在网络中使用,形容人气质豪放不羁而行为有礼。 狂狷的字义分解 狂 拼音kuáng部首犬总笔画7 ...
【狂狷】是什么意思 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抱朴子.外篇.逸民》:「昔狂狷华士,义不事上,隐于海隅,而太公诛之。吾子沉遁,不亦危乎?」 来源:-- 词典修订版 ...
“狂狷”的意思。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狂狷是由两个相近的词语组成,狂意为疯狂、妄自尊大,狷意为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狂狷形容一个人行为狂妄,不顾他人意见,自以为是。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狂狷多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不听他人意见,固执己见的人。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态度。
注音ㄎㄨㄤˊㄐㄩㄢˋ拼音kuáng juàn 過於激進與過於保守的人。 ▶ 《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 《抱朴子.外篇.逸民》:「昔狂狷華士,義不事上,隱於海隅,而太公誅之。吾子沉遁,不亦危乎?」 ...
狂狷的意思是:不拘小节,行为狂放不羁,同时又具有坚守节操、绝不妥协的态度。以下是 狂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在中文语境中,狂通常被理解为放纵、不受约束,表现为一种豪放、率性的生活态度。而狷则意指谨慎、守节,表现出一种严肃、坚守原则的性格特点。当“狂”与“狷&...
狂狷指一种融合了志向高远、豪迈不羁与洁身自好、坚守原则的人格特质,源自儒家思想中对“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的辩证描述。这一概念既包含积极追求理想的行动力,又强调对道德底线的持守,体现了个体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独立精神与价值选择的双重品格。 一、“狂”的特质:进取与突破 “狂...
意思是:如果不能找到中庸的人,那就只能选择狂狷之人。狂者敢于进取,狷者则有所坚守。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最好的为人处世态度,但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中庸之人。对于那些性格或行为偏执的人,孔子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他认为,狂者虽然放荡不羁,但敢于进取;狷者虽然耿直固执,但有所坚守。这两种人都有自己的...
刘梦溪:孔子为何寄望“狂狷”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人的性向品格的取向方面,主张以中道为期许、以中庸为常行、以中立为强矫、以中行为至道。但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不行于时。即如中庸之说,孔子在力倡此说的同时,已经感到了施行的困难。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的《中庸》一书,是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