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日在北京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4)》(下称“蓝皮书”),其中称,中国严重暴力犯罪数量明显下降,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据统计,在刑事案件总量长期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999年16.2万人下降至2023年6.1...
1.法治蓝皮书称中国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20日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4)》,其中称,中国严重暴力犯罪数量明显下降,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999年16.2万人...
1.法治蓝皮书称中国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20日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4)》,其中称,中国严重暴力犯罪数量明显下降,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999年16.2万人...
10月25日,最高检发布了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介绍,二十余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比例从1999年的45.4%降至2023年1至9月的17.2%,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最高检介绍,为准确把握宽与严的辩证关系,科学确定出入罪标...
犯罪的行为结构,即犯罪的构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这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对象,体现了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二、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是犯罪构成的核心要素。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行为是基于人的意识实施的客观上侵...
10月25日,最高检发布了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介绍,二十余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比例从1999年的45.4%降至2023年1至9月的17.2%,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最高检介绍,为准确把握宽与严的辩证关系,科学确定出入罪...
最高检:我国犯罪结构呈现明显轻罪化,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023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透露,20余年来,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比例从1999年的45.4%降至2023年1月至9月的17.2%,犯罪结构呈现明显...
刑事犯罪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案件类型、犯罪主体以及犯罪形态等多个层面。这些变化既反映了社会治安状况的演变,也体现了刑事政策和法律实施的效果。 一、案件类型的变化 传统的刑事犯罪,如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虽然仍占一定比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型犯罪形式不断涌现。例如,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
刑罚类型的减少,说明了犯罪结构向轻罪化方向演变,刑事犯罪的性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过去的社会治理,依靠的是严厉的刑事惩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如今的社会治理已经转向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更主要的是,社会发展对整个社会结构的...
最高检副检察长孙谦介绍,五年来,刑事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犯罪结构变化明显,严重暴力犯罪发案减少。在被追诉的刑事案件中,超过85%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不起诉的轻罪案件。二是在发案和追诉数量上,四十多年来一直占发案和被追诉第一位的盗窃罪,2019年开始退到第二位,被危险驾驶罪(醉驾)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