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冯奉世也改变主意,支持谷吉的观点,于是汉元帝派谷吉等人出使,护送匈奴质子回国。事情正如贡禹所料,谷吉等人到达匈奴境内,郅支单于非但不领情,反而把满腔积怨发泄到汉使身上。郅支单于下令,将汉使谷吉一行全部斩杀。冲动过后,郅支单于后怕了,毕竟汉朝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强国,而身边还有呼韩邪单于虎视眈...
另一方面,它使得卫青一战成名,获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与赏识,进而进一步的在中央决策阶层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并为后来六战匈奴,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打下了基础。 二、战功卓著,屡出奇谋 作为一名将领,卫青“牛”的本质就是战功卓著。战功为何卓著呢?作为一名战争指挥者,计谋是不可少的。“兵圣”孙武在其《孙子兵法》中提...
这次战役宣扬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理念,是对意图侵害汉朝国家利益的敌对国家或势力的严正警告,体现了国威、军威,对后世也有深刻、深远的影响。此外,陈汤无论是在战场上私吞财物,还是在后来的官场上屡屡收受贿赂,也是他屡屡遭受攻讦、荣辱无常的重要缘由之一。这也值得后世为官者引以为鉴,要爱惜自己的名...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原句是——“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汉朝西域副都尉陈汤代表都尉甘延寿,向汉元帝上表述职时说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时候,“犯强汉者”早已经被他们斩杀了。 汉朝中期,匈奴分裂成了五个部落,其中亲汉的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最终胜出,占据了...
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原文: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陈汤其人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大将陈汤。陈汤(?-约公元前6年),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封关内侯。这句话的意思...
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阵斩匈奴单于,一战定西域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直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朝作为古代王朝的武力巅峰,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卫青、霍去病是无数古代军事将领的楷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一直被视为汉民族千年来发出的最强音,直到如今依旧激励...
但是,汉武帝时期,也并没有产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而且,在汉武帝死后,匈奴又回来了,继续侵扰着汉朝。 汉宣帝时期,大约在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位单于争立的情况,他们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
总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最早是由西汉名将陈汤说出来的。它不仅是陈汤个人忠诚和自信的体现,更是古代中国国力和民族气节的象征。这句话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传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口号和信条,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而奋斗。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它...
他的这番神操作,总是让人想起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其实,这句话很“班超”的话,是由西汉将军陈汤所说——陈汤,在历史上并不有名。他是西汉中后期的一位将领,在汉元帝时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公元前36年,陈汤作为西城都护甘延寿的副手,一起出使西城。当时他们只带了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