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锐 灵犀 木犀 犀角 犀牛 犀利 水犀 梅犀 退犀 犀甲 犀轩 宝犀 犀布 黑犀 更多 百科释义 报错 俗称犀牛。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叉有毛犀似之。山犀居住于山林,人们容易猎得。水犀出入于水中,最难猎得,并且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没有。咒犀角即犀中的雌性,只有...
【犀】字Unicode码为U+7280,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犀】字属《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之次常用字, 属《通用规范汉字表》用字。 【犀】字异体字: 。 【犀】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犀牛(Rhinocerotidae),是奇蹄目犀科的哺乳动物的总称, 是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犀牛有50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是奇蹄目中最大的类群,具有最高的生态多样性。犀科在约一千六百万年前最早分化为非洲和亚欧大陆两个支系,现存的犀牛仅包括一科四属五种:分布于非洲的黑犀(Diceros bicornis)和白犀(Ceratothe...
犀科(学名:Rhinocerotidae):是哺乳纲、奇蹄目的一科动物。有4属5种。体长2.2-4.3米,肩高1.0-2.1米;体重500-3600千克。分双角和独角两种类型。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笨拙,皮厚粗糙。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约重达1吨。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皮肤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使身体看...
板齿犀是犀类高度特化的一支。身体巨大,额骨上有单一的角;齿冠很高,齿面珐琅质裙皱很复杂。适应于草原生活。生存于更新世的东欧(西欧有零星证据发现)及东亚,中亚,北亚等地。最大个体可能是乌克兰基辅博物馆的70厘米破碎头骨(头骨总长约101厘米。)头部呈圆钝状,而非披毛犀及今天的白犀牛黑犀牛的扁形头部...
“犀”国语辞典解释 xī名词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奇蹄目。體型碩大,外形似牛。頭略成三角形,頸短。鼻上有一或二個角,可入藥,亦可作武器。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色微黑,全身幾乎無毛。以草、樹葉、嫩枝為食,產於亞洲與非洲的熱帶森林。也稱為「犀牛」。形容词堅利、銳利。例: 「犀利」。《...
1 犀,读作xī,声母x,韵母i,声调一声。释义: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引申含义为坚固,如犀舟、犀利。偏旁部首:牛。笔画顺序:横折、横、撇、竖、点、提、撇、点、撇、横、横、竖。笔画数:12笔。犀的组词解释1、犀...
读音是 xī犀的同音字大全:犀、睎、忚、螅、熈、奚、豨、熙、碏、鑴、鐊、鸂、犀、卥、歙、咥、狶、燨、扱、羛、徯、蒠、肸、糦、扸、㕧、蹊、怸、浠、焟、䙵、暿、肹、焈、吸、栖、粞、憘、嬉、琋、煕、熺、蜥、爔、觽、瘜、郗、谿、徆、厀、㮩、餏、析、惜、焁、饻、俙、橀、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