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里萨修女在印度之外,特里萨修女和她的同道们广为人们所知,是在她们为垂死者的服务被报道后开始的。 在大部分人眼中,喂哺营养不良的儿童,给穷人送米送饭之类的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一个人口爆炸②到让人绝望的国度中,为一些即将要献给死神的,只能再活几小时或几天的人建造家园,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
特里萨修女生于马其顿一个富裕的家庭。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38岁开始为加尔各答赤贫者、濒死者、弃婴、麻疯病人服务。在她的心目中,穷人同样需要尊严。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令世人尊敬。在颁奖典礼上,她对世人各种疑惑给予了解答:最大的阻碍? 害怕 最严重的错误? 自暴自弃万恶的根源? 自私 最好的休闲活动?
在面对世界的复杂与人性的不完美时,特里萨修女的智慧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她教导我们,尽管人们常常不讲道理,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仍应选择原谅,因为这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内心修炼,无关他人的评判。无论你如何友善,可能会被误解为自私,但你仍要坚持那份真诚,因为真正的善行源于内心的纯净。当...
特里萨修女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巴尔干半岛的斯科普里(现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她18岁时离开家乡来到印度,投身于慈善事业。 1949年,特里萨修女在加尔各答创立了慈善机构“慈善会”,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开展救助孤儿、穷人、老人和麻风病患者的慈善工作,1997年9月5日病逝。特里萨修女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马其顿纪念特里萨修女百岁诞辰 特里萨修女原名艾格内斯·贡扎·博亚吉乌,1910年生于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成为修女。她用毕生的精力从事帮助穷人和病人的慈善事业,并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特里萨修女1950年成为印度公民,于1997年9月5日在印度去世,享年87岁。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之所以授予特里萨修女,是基于 以下理由:特里萨修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世界上 最贫困、最孤独、最悲惨的穷人,几百万社会最低层的人 从她所领导的修道会的社会福利与救援工作中受益。 更重要的是,特里萨修女将博爱与平等意识注人她的工 作中,无论多么卑微的贫民、病人、弃儿,都能在她这里 得...
1910年8月27日,特里萨修女出生。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特里萨修女,以表彰她“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工作”。她拒绝参加会后的晚宴,认为世上还有许多人忍受贫苦,参加这样奢华的晚宴是不应该的。她被人们尊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她去世的日子(9月5日)被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慈善日。 ...
《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 屈雅君、刘铁英编译 珠海出版社 我饿,不是要食物,而是要和平,一心一意的和平 我渴,不是要水,而是要和平,消除战欲的和平 我赤裸,不是因为失去衣服,而是因为那些身上失去了美丽尊严的人 我无家可归,不是因为无瓦遮头,而是因为没有一颗明白、照顾、爱护的心 ——...
一天,市政府卫生部门的一位官员找到特里萨修女,希望她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能协助照顾那些因麻疯病而病倒在街头的患者,政府可提供一个适当的地方,以便把患者集中起来。年轻的修女们感到为难,因为修道院的工作已经很多,除了贫民区学校、儿童之家,还有临终关怀院,如今要再添一所麻疯病人康复中心,已经力不从心。但是,...
回答:特蕾莎修女的出生地是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的京都斯科普里城,位于阿尔巴尔干半岛的南部,这里是她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并在1951年获得印度国籍。特蕾莎修女曾说:“血统上,我是阿尔巴尼亚人;国籍上,我是印度人,信仰上我是天主教修女。根据我的定义,我是属于世界。” 很令人感动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