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是经济学术语,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谜”。定义 布雷顿森林协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
特里芬困境,也称为特里芬悖论或特里芬难题,是指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同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时,有可能造成国内短期经济目标和国际长期经济目标的利益冲突。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代提出,用以描述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所面临的内在矛盾。 特里芬困境的定义 特里芬困境的核心在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一方面...
特里芬难题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 主要是指国际货币负有提供全球流动性的责任, 提供储备货币的国家需要有越来越大的经常项目逆差, 才能保证给国际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 但当一个国家的逆差越来越多而不断积累时, 负债就越来越高, 又反过来会对货币信心...
又称“特里芬悖论”。 是于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
特里芬困境又称“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理论。背景介绍 二战结束前夕,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制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平价(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和支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
研究经济和金融的人都知道“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
第一种是Pozsar(2011)提出来的,Pozsar眼中的新特里芬“两难”是指:美元短期债券太稀缺不够用,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太多会不被信任,甚至被抛弃。Pozsar的研究视角很独特,该作者从美国机构现金池的剖析入手。机构现金池是指全球非金融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如资产管理公司、证券贷款人和养老基金)大型、集中管理的...
这个冲突就是特里芬难题的核心。 全球货币和本国经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特里芬难题的现实案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 背后原因之一:美国金本位下无法维持既要全球输出美元、又要维持黄金兑换承诺的矛盾; ...
新特里芬悖论是指以黄金非货币化、以美元为中心的混合本位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地缓解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但90年代以后,在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和金融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又面临着新的矛盾:即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