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益昆虫—牯岭草蛉 牯岭草蛉,拉丁学名:Chrysopa kulingensis Nevas,脉翅目草蛉科昆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前翅长10-13毫米,后翅较前翅短,只有9-10毫米。身体黄绿色无黄色纵带。头部鲜黄色,触角上方有“丫”形黑斑,一直伸展至头顶,下面与额基部三角形及大黑斑相连。下颚须及下唇须均呈黑褐...
牯岭草蛉是一种昆虫,其成虫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特点。雌虫的体长在9.9-11.3mm之间,前翅长度为12.3-14.6mm,后翅长度为11.0-13.1mm。雄虫体长稍小,范围在9.5-10.6mm,前翅长度为12.0-13.3mm,后翅长度为10.8-12.1mm。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成虫体形稍大一些。头部是黄色的,显著的特...
牯岭草蛉,这种昆虫在浙江省勤县一年内经历两次生命周期。第一次代的幼虫在松树树干的翘皮下和缝隙中越冬,部分以茧蛹形式越冬。在温暖天气下,幼虫会继续活动觅食。4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室内保存的茧蛹则在3月中旬就有成虫羽化。5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人工饲料喂养的成虫在4月上旬就开始产卵...
牯岭草蛉为一种昆虫,属于草蛉科,国内分布: 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湖南。[1] 2形态特征 编辑 成虫 雌虫体长9.9-11.3mm,前翅长12.3-14.6mm,后翅长11.0-13.lmm;雄虫体长9.5-10.6mm,前翅长12.0-13.3mm,后翅长10.8-12.lmm。第二代成虫比第一代成虫略大。头部黄色,额中央有1个黑色“Y...
牯岭草蛉为一种昆虫,属于草蛉科,国内分布: 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湖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牯岭草蛉 拉丁学名 Chrysopa kulingensis Nevas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脉翅目 目录 1基本信息 2形态特征 3生物学特性
牯岭草蛉为一种昆虫,属于草蛉科,国内分布: 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湖南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9.9-11.3mm,前翅长12.3-14.6mm,后翅长11.0-13.lmm;雄虫体长9.5-10.6mm,前翅长12.0-13.3mm,后翅长10.8-12.lmm。第二代成虫比第一代成虫略大。头部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