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多样性在具体应用上,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既包括某个物种在区域内的多少,也包括区域内物种的多少;二是指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即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的均匀程度,换言之,即生态学方面的生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生物学名二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亦称“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需大写;种名是形容词,是限制属名的,故小写。物种定义 物种即种(Species)。不同专业的生物学家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分类学是依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
什么是物种? 物种的最小单位是种群。而种群的两个关键词是:区域和基因交流。种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可以进行自由基因交流的群体,它们保存了一个基因库,基因库内包含的一定差异都属于种内变异。物种中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个体产生变异,对种群、物种来说都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当这个变异通过杂交传播到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时,那么...
比芝麻还小!全球一物种首次在我国城市区域发现 2025年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2月16日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启动,海珠湿地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海珠微瓢虫”呈椭圆形,背侧和腹侧凸出,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比较浅,表面没有毛,它体长1.2毫米至1.3毫米,比芝麻还小。调查中一共...
新发现昆虫物种大多由发现者命名,郑徐弘毅决定给这种无爪蜉起名为“苏轼”。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在游览长江湖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赤壁赋》,这里也是该物种的分布区域。在昆虫分类学中,用人名给新发现的物种命名,是一种普遍的方式,算是一种“致敬”。比如,在《世界生态学》2021年刊登的一篇...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线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据“物种2000中国节点”官网介绍,较2022版,2023版名录新增10027个物种和354个种下单元。 其中,动物界新增1476个物种和10个种下单元,植物界新增351个物种和24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8202个物种和320个种下单元。
林奈改革的分类方法沿用至今,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由于生物界极其巨大的物种多样性和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并描述,人们又向“界门纲目科属种”的这个层级中加入了很多层级,例如超科,亚纲,总目等等,…
| 首次在中国发现此科和物种 据悉,此次新物种是2022年度海珠湿地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所发现,并以海珠命名,即“海珠微瓢虫”,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Zootaxa》上发表。该新种体长1.2~1.3 mm。椭圆形,背侧和腹侧凸。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表面无毛,被稀疏和短的黄色刚毛。调查中一共在海珠湿地发现3头...
2023年12月1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IUCN红色名录目前包括157,190种物种,其中44,016个物种濒临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格雷特·阿吉拉(Grethel Aguilar)博士说:“气候变化正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并破坏着大自然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能力。这次IUCN红色名录更新强调了气候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