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地址=段寄存器的内容*16+偏移地址 段寄存器的内容*16相当于左移4位变为20位再在低端16位上加上16位的偏移地址(也叫有效地址),便可得20位的物理地址 分析总结。 段寄存器的内容16相当于左移4位变为20位再在低端16位上加上16位的偏移地址也叫有效地址便可得20位的物理地址结果...
第一种方法直接给出物理地址。第二种方法是用基础地址和偏移地址相加得到物理地址。(进一步展现了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此时我们为以上描述增加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只能通过纸条来传递信息 你问我去图书馆怎么走,显然我需要一个可以容纳4位数据的纸条,才能写下2326这个数据。 可以写下4位数据的纸条 可是不巧...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我们看一个例子,一个数据为2H,二进制形式为10B,对其进行左移运算: 观察上面移位次数和各种形式数据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 (1)一个数据的二进制形式左移1位,相当于该数据乘以2; (2)一个数据的二进制形式左移N位,相当于该数据乘以2的N次方; (3)地址加法器如何完成段地址_6的运算?
物理地址的确是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共同决定的,计算公式是物理地址 = 段地址 * 16 + 偏移地址。在此公式中,16 代表的是十六进制数,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有的地址值都是使用同一种进制,通常是十六进制。首先,若地址值以十六进制表示,可以直接相乘和相加得到物理地址。例如,给定段地址为 2...
理解"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的本质,我们从寻址模式开始谈起。基本地址加上偏移地址等于物理地址。类比于从家出发前往图书馆,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方式直接给出物理地址,如同告诉你从家出发走2326米即可到达图书馆。这里的2326米便是图书馆的物理地址。另一种方式则使用基础地址与偏移地址相加。
这是因为,8086地址线是20位,段寄存器是16位,将段寄存器*16实际上就是向左移动4位,形成20位和8086的二十位地址线匹配. IP(Instruction Pointer):指令指针寄存器,与CS配合使用,可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 SP(Stack Pointer):堆栈指针,与SS配合使用,可指向目前的堆栈位置。
"段地址 x 16 + 偏移地址 = 物理地址" 的本质含义是:CPU在访问内存时,用基础地址(段地址 x 16)和基于基础地址的偏移地址相加,给出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 更一般地说:CPU寻址的方式是,物理地址 = 基础地址 + 偏移地址; 用与CPU无关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学校、体育馆、图书馆同在一条笔直的单行路上,如图1...
就是将二进制形式存放的段地址左移4位。 进一步思考,我们可看出:一个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左移1位,相当于乘以16;一个数据的十进制形式左移1位,相当于乘以10;一个X的进制的数据左移1位,相当于乘以X。。 “ 段地址_6+偏移地址=物理地址”的本质含义是:在访问时,用一个基础地址(段地址_6)和一个相对于基础...
段地址为F000H,偏移地址为FFFFH ,则物理地址是FFFFFH。因为 F000H×16中的16是十进制数,十进制数的16就是十六进制的10H,即16=10H 故 F000H×16=F000H×10H=F0000H 所以 F000H×16+FFFFH = F0000H+FFFFH = FFFFFH
地址加法器将两个16位地址合并为一个20位的物理地址; 先缩小4位成16位放入到段寄存器, 用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