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由西方哲学家奥托·纽拉特(Otto Neurath)(1930a/1931b)和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ff Carnap)(1959,首版1932/1933)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引进哲学的。物理主义是所有事物都是物理的论点,或者正如当代哲学家有时所说的那样,一切都在物理之上。理论内容 物理主义有时被称为“唯物主义”。...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物理实验来看,物理学的研究方...
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各自都构建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早期的物理学起源于哲学,也就是说物理学是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派生而演变、发展起来不同于哲学的研究领域的学科体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巨人—牛顿,常采用因果律、共同性原则和归纳法来分析、...
答:每个人都在从事哲学,科学家当然也不例外。哲学就是批判推理、逻辑推理和分析。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学当然需要哲学。 问题是:物理学家需要哲学家吗?我看已经不怎么需要了。以前是要的。早先的物理学家自己就是哲学家。当问题界定不清时,哲学是很要紧的...
《物理学哲学》探讨的是物理学基础中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涉及范围广阔,涉及到现代物理、逻辑、语义学和哲学许多方面。内容简介 邦格提出,物理学哲学有四方面的作用,即哲学同化、研究计划、质量控制和房屋清扫,认为物理学家能从精确哲学中获益良多。他把追求物理概念的明晰性作为物理学基础的两个任务之一,而只有...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1687年首次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重要的物理学哲学著作。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表述了牛顿三定律;第二卷也是“论物体的运动”,论述了阻力下物体的运动,为流体力学开先河;第三卷“论宇宙的系统”,讨论了...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它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由物理学家牛顿提出。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将惯性定义为: “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既是层展论的观点,也是历史实践的哲学精神,更是物理学中唯象学的基本精神。 物理学意义上的唯象学永远是经验主义的,或是实验主义的。实验(experienment)应当被定义为人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应当是可以被人所控制的、从属于人能力范围内进行的相互作用;可观测量是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结果。因此,实验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