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按中国人的理解,大概可以看作是触景生情。但因为「物哀」常常以人生无常、短暂易逝为情感基调,所以这个词总是带着淡淡的哀伤。 幽玄:美在于不可言说 🌫️ 在日本,「幽玄」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和歌的一种体裁,另一种则是美学上的概念。要理解「幽玄」,我们可以从一幅画开始—...
幽玄源自老庄思想与佛法,原指枯淡之心的深虑境地。 经过日本中世纪歌僧的开悟,形而上的幽玄哲思结合了神道之美,逐渐化为在阴暗中追求的美感。美从捕捉当下的物哀,走入停止变化、不生不减的幽玄。 (2)幽玄的艺术 和歌、能剧 (3)幽玄的含义 「幽」,是隐微。「玄」,是深邃奥妙的黑。 感性的美走进深邃不...
要准确解释这三个美学概念可不容易,有人用三首诗来形容它们,我觉得挺贴切的: 侘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物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幽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今天我家露台上的情景特别适合“物哀”的审美。物哀是对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叹,哀而不怨,是悲凉中略带温暖,是对人生的感慨。如...
物哀是对事物的情感触动和感悟,强调细腻感受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幽玄包含深邃、含蓄等多重意义,强调深层内涵和难以言表的美感;侘寂是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循环和变化,崇尚质朴、简约、安静的美学理念。 '物哀'、'幽玄'与'侘寂':日本美学的三重奏 '物哀'的定义与起源 '物哀'(...
一、物哀、幽玄、侘寂(按出现的早晚顺序) “物哀”: 两个字拆开,物是所观赏之客体,哀是审美情感。物哀是哀而不伤的。为何不伤,诸行无常(三法印)。佛教的无常观对日本文化影响极深。 看几个日本的俳句: 我知道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然而。 ——小林一茶 ...
作者透过景致的描绘,因应时序流转、光阴递嬗的变化,扣紧人物的内心思绪,指引出日人最早的美学表达——物哀。 幽玄(ゆうげん)定义与起源: 幽玄是日本中世时期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它追求隐蔽下的暧昧不明,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
幽玄源自老庄思想与佛法,原指枯淡之心的深处境地,形而上的幽玄哲思结合了神道之美,逐渐化为在阴暗中追求的美感,美从捕捉当下的物哀,走入停止变化、不生不灭的幽玄。 幽玄美的代表意向是秋天氤氲的薄明山林。朦胧寂静是美,幽玄化为日本和室的阴翳一角,与空间中的永恒闲寂。引进阴影,在昏暗中拥有静谧。 朦胧的...
幽玄,源自佛教的神秘之美,追求的是一种“神似”的精约之美。它强调“境生象外”,意在言外,给人一种不可言喻、隐藏不漏的感觉。在建筑中,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可以创造出一种深邃而空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幽玄的意境。🍂【侘寂】:简朴中的自然与宁静🍂 ...
侘寂、物哀、意气、幽玄日本美学是在日本产生和演化的,以“艺道”为传统,并逐渐与西方美学思想相结合的美学理论总称。其核心概念包括侘寂、物哀、意气、幽玄。12 侘寂(Wabi-Sabi):指的是一种朴素...
日本美学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其三大核心概念上:物哀、幽玄与侘寂。这些概念不仅为西洋美学所罕见,更在日本艺术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物哀,它探讨的是剎那间的美与真实,强调在短暂的美好中寻找永恒的价值。幽玄,则引入了阴翳的元素,追求在隐蔽之中探寻真理,体悟那难以言说的韵味。而侘寂,更是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