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张任哲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大行星 摄动而得三千多年中哈雷彗星的运行轨道,认为《淮南子·兵略训 》所载的有关 彗星的记录与哈雷彗星回归的年代、月份、方位都吻合。就确认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为公元前1057至前1056 年。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有名战役,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这场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在商朝末期,商纣王荒淫暴虐,对内滥施酷刑,对外征伐不断,导致国内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与此同时,周族在...
牧野之战是商周更迭的第一场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后世的史学家众说纷纭。但不管是哪一方的史官,在这场战争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总结牧野之战的意义:第一,从社会层面来看,牧野之战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商朝从此走向衰落。商朝的统治者在这场战争中虽然取得了胜利...
牧野之战:一日之变 1976年,陕西临潼的一片古老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兴奋地发掘出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这件簋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精细的铭文中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第一手信息,为我们揭开了牧野之战的神秘面纱。在一间昏暗的研究室里,几位考古学家围绕着利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牧野之战简介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我认为,要考证牧野之战的战场地望,首先要弄清楚何为"牧野'。《尔雅•释地》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 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可见牧野本来并不是一个聚落地名,而是一个泛指的地域名,正如一般意义上的山阳、河阳一桂《诗经》中就有"牧野"与"牧之野"的记载,如《大雅•大明》有"矢于牧野'、"...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尤为重要的一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是周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尽管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社会阶级矛盾迅速恶化,最终导致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左传》载:“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商朝自成汤...
牧野之战是决定商周两国结局的决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战过后,虽然商朝残部仍继续存在,但已没有复国的力量。武王死后,先后爆发了三监之乱和武庚反叛,都被周王朝镇压。此后,周公在之前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分封并制定了周礼制度,使周王室的统治逐渐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