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当日门生中往殡仪馆及坟场吊丧者,颇不乏人。不久又收到“牟润孙先生治丧委员会”具名信,呼吁老师生前友好、及门,踊跃捐款,以为师母今后生计作一妥当安排。同门中甚至有主张将老师藏书出售者,征求我的意见。大学同窗曾明华兄得闻其事,慷慨出资购买藏书,捐赠其女公子在美国取得第一学位之格林奈尔学院。居中接洽、安排...
久不得消息。”牟润孙有二函寄陈垣,一封日期3月3日,寄吴渔山史料,后被收入《吴渔山先生年谱》(《辅仁学志》第六卷第一、二合期,1937年6月)康熙二十一年条中,并说明为“牟君润孙录示”;一封日期为11月29日,言欲成《汉书条例
承 家兄牟润孙于1988年11月19日辞世,距今已有三年多了,他那侃侃而谈的论学神态,依然萦绕于耳际脑海,只是人天永隔,一去不返,面对遗像,不禁为之怆然。今年5月20日,为家兄诞辰84周年,借此机会撰文介绍家兄史学师承关系,以申怀念之忱。 史学根柢出于自学 家兄原名传楷,字润孙,号海遗,后以字行。我家祖籍山东福...
《牟润孙先生学术年谱》是唐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丘為君,鄭欣挺,黃馥蓉。内容简介 牟润孙先生(1908-1988)一生的事业,大抵可以分为三期:中国大陆时期(1908-1949 )、台湾时期(1949-1954),与香港时期(1954-1988)。牟氏事业的高峰在香港,因此香港时期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任教时期与退休时期。 大陆...
牟润孙(1909—1988) ,原籍山东福山1,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2获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历任辅仁大学附中国文教员、历史系讲师,河南大学历史系讲师,同济大学文史系教授,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台湾大学国文系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主任、教授、新亚研究所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牟润孙在其学术臻于精熟之际,针对现代中国经学消亡、史学西化,力矫时弊,从经学史的苦心探求中,彰明中国古代经史合一的优良传统,期望恢复"经史合一的史学",融经学入史学,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指明方向。作者简介:吳仰湘,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主要為中國近代經學史,近年來整理出版《皮錫瑞全集》《...
【往事】陈寅恪致牟润孙函中的隐语 胡文辉 ■当代史笔记 陈寅恪致牟润孙函(采自《明报月刊》1972年2月号) 陈寅恪1966年11月21日有致牟润孙先生的一封便函,正文如下: 数月前奉到大著。“乌台”正学兼而有之。甚佩,甚佩!近年失明断腿,不复能听读。敬请以后不必再寄书为感。敬颂教祺...
牟润孙经学史研究述评
牟润孙先生逝世后,其弟子李学铭、佘汝丰先生等,依据先生遗愿,将牟先生生前选定的七十篇文章合编为《海遗杂著》,199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海遗杂著》所收文章内容广泛,包括史事考证、政事述论、思想阐发、人物回忆、往事追述、名物商讨,以至小说、戏曲评论之属。